想要提前二百五十年的時間搞出飛機,這對整個大明來說都是挑戰。
而且朱慈烺要的可不是一個大玩具,而是能真正實用的飛機。
所以朱慈烺沒有想過一蹴而就,大明現在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因為大明的教育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都已經跟後世相差不多了。
要知道這套教育體系可以說是人類工業文明三百年的結晶,學會了這些東西,很多理論性的東西都有了基礎。
剩下的就是依靠天才的靈光一閃和科學工作者不斷的研究探索了。
大明並不是沒有聰明人,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也不是最近兩三百年的時間才變聰明的。
古人的智慧並不亞於現在人, 只不過是他們沒有這種思想沒有接受過這些知識。
一旦教育水平上去了,那麼科技的水平必然會有一波爆發。
最近這幾年大明吃光了朱慈烺開金手指的紅利整個科技的發展都陷入了停滯。
這種停滯並不是全社會都馬放南山不發展了,更準確的說是大明這個時候正在積累自己的底蘊,各個學科都在補全自己的短板,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這個補短板的行動需要的時間又長又短,但是大明對於內燃機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好多年了,現在汽車也能跑了雖然速度不夠快。
至少證明了內燃機的成功, 而這些星型發動機說白了還是內燃機而已,只不過是形狀比較特別的內燃機,並不存在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太子看著這一個個的奇怪零件,在他的認知里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拼裝起來是什麼樣的。
後世人們知道那是飛機,那是從小看圖識字開始,大家就不斷的學習這是飛機那是輪船,但是這個時代的人確不知道。
太子也不理解父皇說的這個改變大明的發明有什麼特別之處。
看著太子的迷糊朱慈烺問道:“有沒有可以飛起來的實驗品?”
管事的有點為難:“飛起來倒是能飛起來,不過危險性大,只能飛幾十米高,幾公里遠。”
朱慈烺想了想:“那就在跑道上飛起來,簡單的圍著機場轉一圈。
你需要讓太子知道這是什麼,以後你的專案才能繼續有投資不是。”
管事的疑惑,這計劃是什麼意思?難道太子要管飛機研發?還是以後飛機研發的錢太子出?
不過他也不好問這麼細緻,躬身行禮之後去安排人試飛去了。
管事的走後太子疑惑的問道:“父皇,這個研究以後要東宮掏錢來搞麼?可是東宮屬官都說,最近東宮沒錢了?投資這個要多少啊?”
朱慈烺笑著搖搖頭:“朕的意思是,這個飛機的研究啊以後要幾十年甚至一兩百年的持續投入,到時候等你當了皇帝肯定要知道這幫人造的是什麼才能決定給不給他們投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