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轉過身好奇的看著朱慈烺:“父皇,我聽不少人議論說大明允許藩國繼續參與戰爭是錯誤的,這樣只會給大明增加不確定因素。
如果將來有一天,藩國要是鬧起來,那麼大明肯定要再進行一場甚至多場戰爭才能解決這些藩國。
兒臣想,大明是註定要統一世界的,那世界統一之後這些藩國不就成為了其他國家,大明是不是也要對這些藩國動手?
一旦對他們動手,那麼他們在大明附近,在南亞和北非都有土地和駐軍,現在更是朝著西面延伸。
這不是給將來的戰爭增加了難度呢?”
朱慈烺樂了:“這後面的真的是你自己想的?”
太子恩了一聲:“就是瞎想一下,父皇,我說的不對麼?”
朱慈烺摸摸他的頭,發現孩子現在確實長大了,個子也到自己的肩膀上面了。
想了一下,朱慈烺舉例道:“這個事情就像現在的大明一樣,大明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人口也不過兩億多而已。
現在大明控制著全世界大部分的土地,三億人夠用麼?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大明分為了關內關外,開發的時候也是先開發一些容易開發的灣區等地方。
以前人多的時候還鼓勵百姓移民到各地,現在連移民也不鼓勵了,正是因為害怕人口被過分稀釋。
大明尚且如此那些藩國就更是了。
這個就像一滴墨水,滴入酒杯裡,能把一杯酒染黑,要是滴入水缸裡呢?
要是滴入江河湖海里呢?還會有辦法麼?
很多藩國高階人才被大明吸收,低端人才有遷移往各地,本來自己國內就是民族成分複雜,時間久了,那就像一滴墨水滴入大海一樣。
這些人佔的地方越多,人越分散,他們就會越忘記自己是誰。
而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推行大明的文化、文明、科技這些不斷前進。
然後全世界範圍內推行漢化教育,要不了兩代人這些藩國就會徹底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太子眼睛一亮:“那大明為什麼不對奧斯曼帝國和歐羅巴那邊使用這種辦法呢?”
朱慈烺呵呵一笑:“因為他們有獨立的文明,獨立的思想,而且他們所佔領的土地足夠他們搞一個自己封閉的閉環把大明的滲透排除在外。
這樣大明的射透就會變得很麻煩而且需要長期堅持,甚至對方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還會有意識的抵制,讓大明的計劃失敗。
還不如直接動手,畢竟現在優勢在我們,不趁著這個機會收拾他們,等他們的科技進步了,武器的代差消失了,那大明再想動手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
太子哦了一聲:“可是父皇,您把所有的仗都打完了,那以後我幹什麼啊?”
朱慈烺哈哈大笑:“除了打仗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啊,例如這次要看的東西,就是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