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拖到戰爭結束,到時候哪來的條約,哪來的談判,拍拍手走人好吧。
甚至大明都希望談成之後沙俄在來一個毀約,到時候兩國再打一場最好。
故而跟波蘭和立陶宛聯合王國的談判就交給沙俄來負責了,談成談不成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拖住對方,不要讓對方參與戰爭。
而莎菲波斯這邊就交給大明自己搞定了。
可以說大明考慮的放心跟奧斯曼完全一致了,只不過大明的效率更高也更果斷,那邊戰爭一開始這邊使者就出發了,談判的底線要求方式都已經確定好了。
人對手奧斯曼帝國那邊還在為要不要派人談判,怎麼談,給什麼樣的承諾而爭辯著,這個時候還想著空手套白狼那一套呢。
大明現在跟莎菲波斯的態勢,那基本上就是四面包圍了,只要大明完成了莎菲波斯跟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陸上切割,那麼莎菲波斯就成為大明領土內的一個全包圍異國了,看著都不像是一個國家。
而是像一場區域叛亂。
所以大明對奧斯曼帝國動手,對莎菲波斯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國土更小,莎菲波斯的王室比起伊斯坦布林還要早一天半收到波斯灣被攻擊的訊息。
還沒有等對方研究明白大明這是要幹嘛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的波斯灣艦隊沒有了。
還沒有等莎菲波斯研究明白這一戰烈度會多大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的巴士拉已經被攻佔了。
那裡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裡可是奧斯曼帝國的東方堡壘,奧斯曼帝國的銅牆鐵壁,當年跟莎菲波斯吹牛皮說哪怕讓莎菲波斯圍上十年也打不下來的雄城!
現在還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被大明佔領了?這要塞怕不是紙糊的吧?
可是這麼多年來,莎菲波斯也不是沒有嘗試過進攻巴士拉,對方的城牆防禦體系確實完備,不說十年攻不下來吧,至少一年之內很難攻下來。
如果自己一年都打不下來的城池,大明半天就能打下來的話?這個問題細思極恐,莎菲波斯有那座城市能夠擋住大明的進攻?
就算是首都,也就是這個防禦水平吧?
大明怕莎菲波斯捨棄首都和大城市跟自己打游擊戰,山地游擊戰。
但是莎菲波斯何嘗不害怕大明進攻他們呢?
他們可不是什麼立國之初的勇猛精進,敢打敢拼,能吃苦耐勞的波斯。
他們是已經住慣了城市,一生都在享受王宮繁華的波斯高層,這樣的人你讓他們捨棄一切去鑽山溝去拼命?那還不如直接投降過上舒服的日子來的實際。
就算真的有人打山地游擊戰,那麼也肯定不是這些坐在廟堂論道的高層,而是底層的那些人。
無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