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波斯那邊,大明新的談判大使叫李九華,就是那個捨生取義的那個縣令,就是他帶著人指揮了對倭國農民義軍的整個扶持計劃。
最後倭國能夠像現在這樣一分為六至少有一層功勞是他的。
後來在外交事務上李九華也是屢屢有自己的建樹,在跟葡萄牙荷蘭等國的談判中,其語言天賦和外交能力得到了朱慈烺的極大肯定,然後就開始擔任各國的理藩院院正和外交部大使。
現在更是以大明皇室欽差特別外交大使的身份前往莎菲波斯擔任談判任務,也就是所謂的欽差大臣。
朱慈烺對李九華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拖下去,大明實際上是一點領土都不想分給莎菲波斯的。
不僅不想給,大明還想從莎菲波斯那裡那裡海南岸的土地也給拿過來,好方便自己修鐵路。
可惜現在對方掌握著主動權,大明不想在跟奧斯曼帝國戰爭的時候招惹新的麻煩。
而且莎菲波斯確實有能力威脅大明的中亞戰區和印度河戰區。
這兩個戰區中印度河戰區還好說,有重兵把守,關隘眾多,補給方便。
但是中亞戰區就麻煩了,要是中亞戰區的後路被截斷,那麼楊嗣昌的中亞兵力就完不成對奧斯曼帝國高加索地區兵力的牽制任務了。
到時候不止是奧斯曼高加索地區的兵力會南下,大明也完不成對莎菲波斯和奧斯曼帝國的切割。
兩個國家之間若是還有陸路相連,那就一定會相互眉來眼去,給大明找新的麻煩。
所以大明要用懷柔的辦法來應對,儘量讓莎菲波斯作壁上觀。
當然如果對方要是真的有插手這一戰的打算,大明也不能坐以待斃,到時候一定會主動出擊,把戰火引到莎菲波斯的領土上,這樣對方就沒有辦法騷擾大明瞭。
而李九華的任務就是談判,拖延時間,並且判斷對方是不是有參戰的傾向。
李九華知道這一次談判對於他的意義重大,這將是他接任外交的最大挑戰,以後大明可能就沒有外交了,那這次考驗就是他接任理藩院院正的最大考驗。
雖然李九華現在是一個外交官,但是哪一個外交官不想相仿班超來一個收服五十多個西域國家最後封侯呢。
當然李九華也沒有熱血上頭的青年了,他知道自己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這個時期的莎菲波斯,已經把收服從西北的加茲溫遷移到了中部的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在波斯語中是軍隊,這裡曾經是波斯集結軍隊的地方,當年這座城市先後被阿拉伯帝國和帖木兒帝國佔領蹂躪,帖木兒帝國更是在這裡屠殺了七八萬人之多。
後來隨著莎菲波斯的建立,這座城市逐漸又恢復了活力最終因為莎菲波斯和奧斯曼帝國長期的戰爭。
在十六世紀的時候伊拉克地區和亞塞拜然地區數次易手,甚至徹底丟掉,加茲溫城因為地理位置離邊境太近,不再適合作為首都,所以莎菲波斯再次遷移首都到伊斯法罕,使這座城市再次回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