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周山區,一支犛牛隊在風雪中艱難的前行著,走在前面的人每次跨出一步都要越過齊腰的雪。
所以後面的人為了節省體力,都跟著犛牛的蹄印前進。
後面的老賈喊了一聲:“小王,你開路走了二十分鐘了吧?先撤下來歇歇,老杜你上去帶一段路。”
小王回頭嘿嘿笑了一聲:“沒事,隊長,我年輕,體力好,多走一段。”
老賈擺擺手:“不要逞能,這麼大的雪時間長了,凍的腳都沒有知覺了,走了多了要凍掉的,快回來,到爬犁上檢查一下,暖和暖和,確認沒事了,一會再讓你走一段。”
這個犛牛隊為了保證人員的安全,專門有一個爬犁上面帶著碳爐子,用牛皮一層一層的包著,隊伍裡的人稱這個為溫箱。
開路的人走的久了就到裡面歇歇,脫掉鞋子檢查一下腳上有沒有凍壞,這個是專門為高寒地區配置的,本來是北疆軍隊的一個發明現在已經推廣到了不周山這邊。
隊伍由東向西,目標就是不周山西麓的劍山哨所。
小王笑笑退回來:“這皮靴暖和著呢,我感覺腳都熱熱的,不會凍壞,好好好,隊長別生氣,我去看看去看看。”
小王鑽進溫箱,不一會就出來了:“好好的唻,隊長,我就說你太謹慎了,我感覺我能開路一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隊長沒有搭理他,只是往往劍山的方向:“望山跑死馬啊,這明明就在眼前,確要三天才能到,你說氣人不氣人!
這條路你們冬天走的少,不知道里面的風險,當年俺們可是多少人拿命探出來的總結的經驗。
我既然把你們帶出來,那自然就要好好的把你們囫圇的帶回去,要是少了一個腳趾頭,都是我的過錯!”
小王轉頭看看隊伍裡的其他人問道:“隊長,你說上面下這樣的命令有啥意義?為了運送這些東西上山,要是死了人出現傷殘,哨所的戰士還有心情吃的下?”
隊長瞪了他一眼:“你是不是找抽!老子的隊伍裡不許說這種喪氣話!當初可是自願報名的,沒人逼你!
你要是現在怕苦怕累了就給老子滾!在說這話揍死你們鱉犢子!”
小王縮縮頭:“好好好,我不說話就是了。”
隊長想了想還是耐心的跟大家解釋了一下:“十月份的時候本來應該把最後一批物資送上山的,可是送物資的隊伍遭遇了雪崩,一半的人員和全部的物資都遺失了。
考慮到道路不好,雪崩不知道會不會有連鎖反應,而且劍山哨所的物資足夠使用的開春,所以後勤那邊就停止了往劍山哨所運物資。
這物資是夠吃到開春,但是吃的飽不是吃得好,吃的著不是不用餓肚子。
戰士在前線打仗拋頭顱灑熱血,那是他們的職責。
我們作為後勤部隊的一員,保證戰士的後勤供應,讓戰士吃得飽穿的暖,槍膛裡有子彈,那就是我們的職責。
我們行路苦,但是你們想想劍山哨所的戰士們要在山上待一個冬天,他們就不苦?我們只是走一遍而已?他們每十天就要出門巡山一次,他們就不苦?
況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面的命令是讓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在年三十中午之前把這些東西送到劍山哨所。
所以我們不要說吃點苦受點累,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劍山哨所!
你們有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