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總不能跟對方說他在後世看到倭人是有多麼的殘暴,犯下多少罪孽吧?
敲著桌子:“倭國地區造船不得造兩千噸以上的蒸汽船,商船也不行,軍艦維修廠不得招聘倭國船匠,不得招募任何倭國國籍的人進入大明的軍工單位。
鋼鐵廠不得擁有兩噸以上的鍊鋼爐,商人不得在關外地區建造機械廠,不得在關外建造蒸汽機制造廠。”
朱姬潤沒有辯駁:“是,臣知道了,咦,不對,陛下,這個事情您應該跟吳相說,臣關心的只是皇明商號的事情。
陛下皇明商號在倭國有重大利益,請陛下不要輕起戰端,否則可能會造船皇明商號數千萬兩的損失,而且打仗就要花錢,如果這個錢再由皇明商號出。
那這一進一出,皇明商號就會損失上億兩的白銀,還請陛下三思。”
朱慈烺擺擺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慈烺第一次對朱姬潤產生了厭惡情緒,這人鑽錢眼裡了就是不好,左一個為了利益,又一個為了利益!
要不是現在打仗指望對方籌款朱慈烺真想把這個傢伙換了!
可惜沒得辦法,論及做生意,吃光穿越紅利的朱慈烺已經沒有招了,但是朱姬潤確能透過大刀闊斧的改革,讓皇明商號的經濟更上一層樓。
而且正是因為朱姬潤這一次次的據理力爭才讓朱慈烺稍微攢下一點家底,不至於每天把財政懸在隨時崩潰的邊緣。
大明這幾年看著沒啥變化,其實這兩年的內庫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兩年皇明商號的產業產出利潤提高了盡一倍,人員是一點沒有增加甚至還降低了百分之五。
以前掙錢只能靠壟斷,花錢只能靠印鈔票,現在內庫已經可以拿出錢來給朱慈烺修行宮了,這兩年修的行宮可不少。
大明的物價也穩定了下來,從以前每年物價上漲百分之六七到現在的上漲百分之一二。
朱慈烺記得崇禎年間的時候,大明京城一個饅頭的價格還是兩文錢,現在已經到五文了,這還是朱慈烺一直壓制糧價的結果。
要不然這價格肯定更高,就算這樣這價格也漲了百分之二百五了,其餘物資更是如此。
可以這麼說,大明這些年百姓的工資是在不停的上漲,已經從當初平均每月一兩銀子到現在的每月三兩半左右了。
但是物價確比當年漲了差不多的數量,也就是錢掙的多了,但是物價也上漲了,到頭來一算跟當初的生活好像沒有啥差距。
當然主要差距還是工業品的價格沒有上漲,有些還因為大規模生產反而降價了。
可惜現在還不是後世那個物資極大豐富的時代,老百姓接觸工業品的機會不多。
所以能穩住物價之後,百姓的收入增長那才是真的增長百姓才真的獲得了福利。
朱姬潤的功勞遠不只如此,對產業的最佳化,對關外地區的調整使得大明穩定等級至少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這個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大明現在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再提升一個等級的穩定那是相當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