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當然很重要,對於朱慈烺這種不懂金融的選手來說,搞好實業就是興邦的唯一手段。
不過大明的可以真的已經發展到需要學生在學校裡專門學習相關技術才能適應崗位的地步了麼?
蒸汽機的應用不過十年時間,總不能讓這些學生在學校裡在學三年怎麼用怎麼修吧?要是從理論開始講起那豈不是培養科學家的套路?
朱慈烺沉吟半晌:“這樣的學校可以跟普通高中分開,稱其為專業技校,學生上學也不用完全遵循高中教材,因材施教,按需授課。”
吳啟晨躬身:“正是,而且臣以為甚至學時也不必強制要求三年,有些學科有些技術不需要這麼長時間就能學會。
這樣經過培養的工人比起從外面招募的那些懂得更多的原理,技術也更紮實。
當然像醫學院這樣的,可以適當延長學時,畢竟人命關天。”
朱慈烺搖搖頭:“學習時長只會限制人的主觀學習動力,把所有科目都細化成各種考試,只要該學生完成該科目的考試那麼就算及格,不必非要強制要求學生一定學夠多長時間。”
吳啟晨拱手:“陛下說的是。”
說到醫學,朱慈烺想起大明貌似還執行著關內關外區別藥價的事情,正好吳啟晨在就順便問一下:“最近這藥品走私還猖獗麼?”
吳啟晨也是皺起眉頭:“相當猖獗,關內外藥價相差三倍以上,這種暴利讓人趨之若鶩,關內關外之間原有的哨卡都已經廢棄了。
現在只有稅監的人在那管理,這就讓走私藥品的人很容易就避開稅監把藥帶出去。
再加上藥品利潤的損失只是皇仁堂的損失,損失的是陛下的內庫,所以一直以來內閣對此事的監管都不嚴格。
只有衛生部查假藥的時候偶爾會抓一批倒賣藥品的商販。
而且這一塊法律也不健全,即使抓住也無法定罪,因為藥品還是在大明境內流通也不算走私。
一般都是處以罰金和沒收藥品為主,這使得這些人倒騰起來更加肆無忌憚。”
朱慈烺扯了扯嘴角,這群王八蛋,朕的錢他們就不關心了!
本來低藥價是公民的福利,皇仁堂賣給公民的藥品一直都是保本經營,皇仁堂的利潤全部依靠關外地區的藥價補貼。
現在有人倒賣藥品,導致皇仁堂的利潤下降,當然這個也不是所有人都買私藥,因為私藥裡面固然有走私藥,但更多的是假藥。
所以有錢的人還是會選擇到皇仁堂去買,雖然三倍的價格,但也就比市面上的藥貴一點點而已。
不過這個問題不處理,長此以往,最後皇仁堂的利潤還是會被擠佔。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內外同價,這就防止了因為價格不同導致的走私。節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只不過那豈不是不能體現公民的優越性?為什麼公民的身份受到整個大明所有異族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