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鋼鐵朱慈烺想起來,大明是不是已經到了可以搞鐵甲艦的時候,在焊接技術發明並且成熟以前,鐵甲艦使用的是鉚接造船技術。
鉚接技術沒有什麼難度,剩下的就是鋼材的質量,防鏽技術,還有油漆防鏽等等問題的處理。
當然最關鍵的是蒸汽機的功率要足夠強勁。
而使用鋼鐵造船之後,船隻就突破了材料的極限限制,開始從幾千噸向著幾萬噸乃至十幾萬噸過度了。
蒸汽機大明已經有了,而橡膠墊圈的使用使得蒸汽機的功率提升了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說,以前能跑七節的貨船因為橡膠墊圈的使用能跑到九節。
最近天津找船廠正在研究蒸汽機並聯幾組技術,最新訊息是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
這個技術是打算用在帝國號上的,如果成功,那麼船用蒸汽機的功率能夠瞬間再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那跑九節的船就能跑到十三節半了。
如果用在軍艦上,那又是多機組的並聯,功率瞬間提升到十五節以上甚至十八節,這個速度已經不是風帆戰列艦能夠追的上的了。
所以現在大明缺少鋼鐵,準確的說是缺少一種耐腐蝕的,可以用於造船的鋼鐵,還有那種可以給船體進行刷漆的特殊防腐油漆。
等這些都準備妥當之後,軍部就會發現,他們辛辛苦苦寄予厚望,投資了大筆銀子的帝國號,剛下水就過時了。
準確來說,當鋼鐵戰列艦的概念出來之後,帝國號還在船臺上就已經過時了。
歷史上英格蘭從一七八五年瓦特製成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到一八四零年英格蘭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手工作坊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這一歷史時期,英格蘭花了整整五十五年的時間,這是在沒有國家推動僅僅依靠資本的力量進行的改革。
而大明走的是另一種,以皇家為主導,集中大明所有的能工巧匠還有智者,用了大約十五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對方可能要三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而接下來的十年,大明一定能走完對方整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把大明推向火車鐵甲艦蒸汽工廠為代表的工業時代。
鐵甲艦就是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產物,它比火車需要的知識更多,需要的工業門類也更全面。
所以當朱慈烺覺得大明可以開始嘗試建造鐵甲艦的時候,這就代表著,大明已經進入工業革命的後期階段。
鐵甲艦之後就是無畏艦時代,無畏艦超無畏艦,然後是航母,這些都是有生之年系列,先拋在一邊。
這鐵甲艦除了戰船的鐵製裝甲之外還有商船的鐵製龍骨和鐵製關鍵部位等等,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鋼鐵消耗。
要是搞出了全鋼的商船,那對於鋼鐵的使用量又是一次飛躍式的增長。
朱慈烺沉吟半晌,轉頭問桂喜:“天津造船廠那邊的造船用鋼鐵和油漆的研製怎麼樣了,下旨給他們,朕會把鐵甲艦的建造計劃列入下一個五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