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通的提議朱慈烺沒有答應,儘管朱慈烺也想把這些土地都拿下,把整個莫臥兒納入大明疆土。
李通也就是順嘴提提,知道透過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李通順便提出了另外的一個問題:“陛下,現在蒸汽船已經研究進入實用階段,後勤部申請建造一批蒸汽貨船用於大明和莫臥兒帝國之間的貨運。”
朱慈烺搖搖頭:“目前還不行,現在的蒸汽機還不足以推動幾千噸的大船,體積和重量上還有待改進。
而且蒸汽機穩定性還有待提高,現在實驗蒸汽船隻開通了天津到金州航線,天津到膠州,膠州到松江府這幾條航線。
等穩定執行一年之後,在考慮應用的更大的貨船上,然後是遠洋貨船,最後是軍艦乃至戰列艦。
李通非常稀罕這個新鮮玩意,從一開始的不屑到現在恨不得所有的船都裝上蒸汽機。原因很簡單,新一代的戰艦設計實在是太帥了。
因為大明現在已經有建造五千噸戰艦的能力,所以新式的蒸汽戰列艦被標定為八千噸。
比起李通心心念唸的帝國號足足大了一倍,而且無桅杆設計,火炮也從兩側安裝的後堂火炮改為炮塔式旋轉中軸線佈局的重炮。
當然這種船現在還只是粗模階段,只不過按照陛下的設想大概搞了一個外形。
然後各部門要根據這個外形研製出相應的系統和武器,船廠在根據各系統的樣式設計船隻外形和內部結構。
如果相互衝突再提交修改,修改完成之後就是對各系統進行單獨驗證,例如炮塔系統,蒸汽系統,速射炮系統,等等。
都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才是出模型階段,模型完成之後再討論各部件的配合,各系統的相容性等等問題。
最後模型定型,新式戰列艦才開始建造。
朱慈烺把這個戰列艦分為四個五年計劃,二十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武器跟陸軍的後裝炮後裝槍,重機槍等等都是二十年計劃的一部分。
朱慈烺可以等,但是李通是等不了了,二十年之後他肯定是看不到這些武器投入使用了,所以能快一點就快一點,造不了大的先造小的也好啊!
可惜朱慈烺沒有同意,一切要按照原定計劃有條不紊的推進,蒸汽機剛剛開始應用,還需要修改完善。
今天也不是為了討論這個問題,而是討論莫臥兒地區百姓的地位問題。
李通兩條請求被駁回,賽伯溫拱手問道:“陛下,內閣覺得,莫臥兒地區的種姓制度把神權凌駕與皇權之上,這是不合時宜的。
大明若是承認了其種姓制度,等於變相承認了其宗教在莫臥兒地區的地位不可動搖,這為將來大明統治該地區會造成很多掣肘。
再有,就是莫臥兒的種姓制度,當年元朝也曾推行過,但是最後元朝一樣被第四等人的南人推翻。
所以這並不是什麼好的制度,之所以在莫臥兒這種制度可以延續,是因為他是統治階級統治莫臥兒地區百姓的工具,收到統治者的承認。
既然他是一種工具,那麼大明為何要受制於一種工具?
所以參謀部覺得應當打破這種種姓制度限制,而不是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