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完天津造船廠,朱慈烺前往大沽炮臺,這裡是京城門戶,後世不少次洋人都是攻破大沽炮臺然後打進京城。
雖然在大明這種機率極低,但是做好防禦還是很有必要的。
鎮守炮臺的是岸防第一旅,這支部隊是在講武堂炮兵學院重炮使用教學部培訓出來的。
每一個校炮員都至少是完成初級數學學習之後又突擊學習了彈道學和拋物線計算等等。
第一旅是三團制,兩個炮團輪換守衛,還有一個守備團,總人數一萬五千人,是所有旅中編制最大的一個。
單是這一個旅,如果敵人不集中五萬以上的兵力也攻不破大沽炮臺。
觀看炮臺之後,朱慈烺轉道去港口看裝備預製情況,半年前,為了應對朱慈烺老子崇禎的針對,朱慈烺提出來軍部裝備預製計劃。
當時的理由是為了部隊快速反應,幾個點各預製一個師的裝備,如果發生戰爭,這些裝備能省去集結、清點、整備、裝船等等環節,人員一到位就可以出征。
甚至不用等軍隊到達,裝備船就可以預先上路,然後軍隊在座快船追上來。
經過計算這種裝備預製的辦法至少能節省一半的調動時間。
這當時是一個藉口,並不是說這個計劃沒有實施的可能,正是因為這個計劃一看就是真的,一看就是對大明有利,才能忽悠崇禎透過。
這半年的時間,裝備預製計劃已經完成,天津作為第一師駐地,第一師又是朱慈烺規劃的戰略救火力量,所以天津自然有一個師的裝備預製。
到達港口負責裝備預製的少校帶著朱慈烺登船:“陛下,天津預製基地有預製裝備船八艘,整個建制師的整裝備。
艦隊在接到命令之後兩個時辰內就可以完成出發準備。”
朱慈烺看著這些大號福船:“軍部有沒有準備快船,福船速度太慢了,要是路遠豈不是耽誤事情?”
少校敬禮:“陛下,按照參謀部的規劃,預製裝備的投送距離是一千公里,例如天津的預製裝備只是用來應對天津一千里範圍內的戰事。
如果超過這個距離,會就近從事發地附近調集裝備,考慮到軍隊集結速度,福船足夠。”
朱慈烺點點頭,說的也對,天津預製裝備主要是防止高麗和倭六國出現問題,至於其他這個範圍內還真的沒啥敵人。
如果安南有戰事,完全可以從廣東抽調,天津的軍隊跑一趟要兩個月,等軍隊到,人家就鬧大了,再快也沒用。
朱慈烺掀開一個油紙包,裡面黝黑的炮管上摸著油紙,在隨機開啟幾個裝步槍和紙彈炮彈的箱子,確定這些裝備的質量。
現在還只是開始,這些人還不敢倒賣軍火,朱慈烺就怕以後,等這些人變成了老油條,熟悉了大明的新軍制,會不會再次出現吃空餉?倒賣軍械?
對於倒賣軍械,朱慈烺的應對辦法就是軍械專用,目前大明新軍的裝備,無論是燧發槍和火炮,都是獨一份的,即使民間的賞金獵人允許裝備燧發槍。
他們的燧發槍無論是槍管厚度和長度都不如新軍,而且紙彈也是大明軍隊專用,跟民用的完全不同。
只要出現在市場上,大家一樣就能看出來這是軍用物品,很容易就露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