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統計大明> 第七百二十五章真正的科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二十五章真正的科學 (1 / 2)

崇禎八年式和九年式研製的都很順利,到了十年式的時候,大明的技術似乎遇到了瓶頸。

不僅建造進度成倍拉昇,而且質量也不如人意,作為第一艦隊的旗艦,到達馬尼拉的時候就發生小型滲水事故十多次。

其中艦船設計不合理和需要改進的意見整理的三百多處。

朱慈烺也理解,畢竟八年式和九年式,是一種技術追趕,在歐洲經驗和大明造船經驗的結合下,前面兩種船建造的都很順利。

十年式是創新,即使是同時代的歐羅巴跟十年式一樣大的戰艦,也是歐羅巴最前沿科技。

大明不是沒有造過這麼大的船,而是沒有造過這麼大的戰艦。

誰也沒有料到炮口每增加一寸船身受到的力就會倍增,大明也不知道僅僅開炮的後坐力橫搖係數能達到十度以上。

然後是釘子,船小的時候,釘子釘進去船就牢固了,但是船大了之後,船身來回擺動,加上火炮射擊的震動,很容易釘子就崩掉了。

所以不得不使用鉚接,然後發現鉚接也不是那麼容易,鉚接頭容易被海水腐蝕,三千多噸的大船,每上船臺修一次都需要付出很大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鉚釘不能堅持一年,那麼就不能在船上使用。

十年式還好,雖然是大明技術的瓶頸,追後它還是建成了,經過工匠的努力,也能量產了。

但是難產的十二年式,有可能要等到明年變成復興二年式了。

這個是需要大明的造船技術整合之後再突破!所有的經驗在這個大傢伙身上都要打一個問號。

在科技沒有更新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工匠一次次的實驗,確認每一個步驟和零件都沒有問題。

例如船帆的厚度多少,面積多少,攬繩的粗細,船錨的穩固性,炮火的後坐力,甚至排水之後船底的水壓等等。

這不僅僅是一艘船,這是對大明造船業的一次革新,在這個時代,再沒有一種東西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和工匠實力了。

而旗艦實際意義不大,但是它代表的是國力,依照後世武器使用的經驗,最好的最先進的,數量可以少,但是不能買有。

當然實用性來說,還是能大量建造的,威力和造價平衡,正好合用才是艦隊的主力。

十年式就扮演著旗艦的角色,他代表的是大明的國力和麵子,把他開出去,其龐大的身軀,密密麻麻的炮管就是對敵人最大的威懾。

大明現在最划算的船是崇禎八年式,經過改進和讓民間造船廠協助造船殼,這種船的建造成本已經降到最低。

而民間船廠透過對該船建造中新技術的吸收,也推動了自己的技術進步。

例如江南地區今年就出現了一種新福船,外型上模仿蓋倫船,船帆上也是軟硬兼具。

原本沒有朱慈烺參與,西班牙已經開始沒落,從這個時候開始,英荷之間的爭端才是十七世紀後半程的核心矛盾。

也正是這個時候造船技術飛速發展,戰列線戰術開始日趨成熟,戰列艦分級制度確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