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所謂的文明,不過就是誰的拳頭大,誰說的就是對的。
西方在近代史上一直是強者,所以他們能顛倒黑白,他說對的就是對的。
可以即當又力,不服的我就打到你服氣為止。
當然朱慈烺不是標榜自己就是文明鬥士了,之所以沒有參與捕鯨業,不是因為憐憫,而是純粹的大明的漁民還不具備這個實力。
一隻鯨最少能帶來幾百兩銀子的收益,如果一年捕殺一萬頭,對於數千萬存量的鯨魚來說,並不是太重大的打擊。
那麼每年就有幾百萬兩銀子的利潤。
除了本身的利潤之外,他還能帶動幾十萬人就業,為百姓生產日用品,為工業生產肥皂和潤滑油。
怎麼算都是一個划算的買賣,曾經捕鯨業作為鷹醬一直排名前五以內的支柱產業,全球九百條捕鯨船,鷹醬自己就佔據了七百多艘。
大明目前佔據的海域不少都有鯨出沒,北冰洋,太平洋北部都是。
大明雖然不需要依賴捕鯨業生存,但是他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業門類。
況且幾百萬的生意,也不是小事情了,大明才多少個能年收入幾百萬的產業?
當然為地球環境,為了人類文明,要合理開發海洋資源,以後捕鯨業要科學規劃管理,方案就是——大明可以捕,其他人不許捕。
二月底的時候,朱慈烺收到了爪哇發來的最新情報,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得知支援艦隊被殲滅,大琉球的軍隊也投降了的訊息之後。
經過半個月的爭論最後選擇了妥協,打算議和。
朱慈烺不得不承認這些歐羅巴人很擅長短尾求生之術,雖然大琉球損失了利益,但是如果他們不快速解決爭端,那麼整個東方貿易航線都將拱手讓人。
這才是他們無法忍受的損失,所以二月底他們的議和使團已經出發。
錦衣衛試圖獲得他們的議和條件,但是沒有成功,對於荷蘭人來說,不管是大明人還是當地的土著他們都沒有信任過,至於荷蘭人,錦衣衛還沒有到達滲透到高層的能力。
不過在朱慈烺看來對方手裡的牌已經很少了,大明也不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只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可。
朱慈烺的要求很簡單,退出對大琉球的騷擾,保證以後不會再犯,通商可以,但是要賠償這次大明出動軍隊的損失。
大明手裡還有一手的好牌,無論是第一艦隊南下巡航,還是龍牙港堵住對方的航路,這都是王牌。
朱慈烺不怕對方不乖乖低頭。
至於惹得荷蘭不顧一切的遠征?朱慈烺還真的不怕,不管遠東怎麼鬧,荷蘭人的核心利益還是歐羅巴。
就像大明,不管新大陸打成什麼樣有多重要,大明也不可能不顧一切把全部兵力都調到新大陸去跟歐羅巴人死磕的。
打不打得過是一說,這種捨本逐末的行為,本事除非是傻子,不然誰都不會用。
而派一部分艦隊,現在大明只有一支第一艦隊,等到荷蘭人準備好之後派兵到南洋,大明就已經有兩支第一艦隊的實力了。
等到他們發現不夠了再派人過來,那個時候大明就有四個第一艦隊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