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移民們還在等著天氣繼續回暖,兩江福建這一片,已經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了。
大明移民計劃有一個基本原則,就近原則。
就是說如果遷移一般都是就近遷移,這個就近不僅僅是距離上的就近,生活習慣,種植模式也都是就近。
例如開飯遼東、奴兒干都司和北疆,主要從北直隸,山東和山西這三個地方移民。
第一這裡冬天都冷。大家雖然沒有一直這麼冷,但是總有那麼幾天十幾天跟北面的寒冷是一樣的。
遷移過去不至於連冬天是啥都不知道。要是從江南遷移到北疆,那絕對會凍死人的。
第二就是種植,北方人懂得北方的土地怎麼種,南方人懂南方什麼季節種什麼。
沒有後世育出的良種,這個季節北方只能種小麥玉米土豆,大米這種東西還不再種植的範圍內。
所以這次往大琉球移民,優先選擇的是江西、浙江和福建百姓。尤其是福建,那邊山地眾多,根本不適合耕種,百姓有外遷的需求和傳統。
墾殖公司能構成基礎人口,但是大琉球的重要城市還是需要百姓自耕農的。
要避免一線城市私有化,這個是墾殖公司開發的基本原則之一。
扶持是扶持,但是也不能扶持的太過,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很強大,生出了不該有的野心就不好了。
大琉球已經不是蠻荒之地,移民甚至不需要攜帶多少口糧,緊緊島上的幾十萬人開墾的土地,足夠新來的百萬人食用。
一年三熟四熟就是這麼牛批!百信到這邊不要半年就能自給自足。
所以這邊土地一人分十畝,購買價格也是二石大米或者二兩銀子。
跟北方不同的是,大明現在對南方的水果和糖有旺盛的需求,還有蠶絲,茶葉,棉花等等。
總之移民往南一畝地的收益比起北方要高得多,而且桑樹、茶樹和果樹之類的還可以山地種植。
而棉花和甘蔗之類的產量又高,一家人開一個幾百畝的種植園都打理的過來,收入絕對比起北方一百畝的地要高得多。
二月份除了移民之外大明最大的訊息就是放寬了對出海捕魚的限制,漁船大小也不再規定一桅二桅。
一開始大明律規定“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貨皆不許販鬻,其現有者限以三月銷盡。”
後來地方上為了禁止這種遠洋商船,所以規定漁民百姓只能造平底小船,不得造二桅以上的船舶。
這個限令導致,大明漁業根本算不上海洋漁業,所謂的漁民也只能在陸地附近,或者沿海島嶼江口附近打漁。
不僅漁獲少,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差,若是幾天沒有收穫,就有餓肚子的風險。所以漁民生活朝不保夕。
所以取消漁船禁令,讓漁民合夥購買大船,大船抗風險能力強,收穫多,出海打漁更是能配一些水文星圖等專業人才。
至於擔心漁船從事走私貿易?偷稅漏稅在所難免,只能提高查禁,總不能因為擔心有人走私就禁止大家下海吧?
那豈不是真的是因噎廢食,海洋物產豐富,大明現在的海岸線也長了,從龍牙港一直到新大陸幾萬裡的海岸線。
這樣的優勢要是都不利用那太可惜了!
而且科學院根據皇上的描述,發明了拖網,極大的提高了捕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