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聽完之後覺得有理:“那你明天上個……算了,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去操辦吧,就不經過朝堂了,朝堂上那幫子人鬧心!”
朱慈烺看著撓眉毛的崇禎,也是無奈搖頭。
這事要從今年的恩科說起,大明今年因為地盤急速擴張,急需一批官員,在現有官員不足的情況下,自然要開恩科了。
北方五省,雖然有墾殖公司開發,但是也不是說這些地盤都交給墾殖公司折騰,一些重要的戰略位置,大明還是要建城駐軍的。
還有那些明顯就是能發財又容易開發的地方,朱慈烺也沒必要非要交給墾殖公司去做。
第一個是浪費,第二個是耽誤開發進度。
例如瀋陽、海參崴城、還有努爾干城、北海城、哈爾濱城等等,五省省會總不能也交給墾殖公司吧。
所以北方的官員缺口很大,雖然都是苦寒之地,但那也是官不是,因為這次允許高麗人參加,所以朱慈烺乾脆就趁著開設了算學科和大明律科。
出題也偏向北地開發這一塊。
這些官員們也都忍了,考試結果出來,按照正常的恩科順序,下一步就是授官了。
但是朱慈烺就以新人沒有治理經驗為由,讓這些預備官員們接受了為期六個月的培訓。
正好那邊現在是冬天,培訓結束這些人趁著開春上任,有充裕的準備時間。
培訓就培訓吧,太子說的也是冠冕堂皇,讓人挑不出毛病。
現在培訓過半,有感於這些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體質太差,朱慈烺就給他們加了軍訓科目。
然後三個月季度考核的時候,朱慈烺還把成績優秀的明算和大明律科的官階提了提,比一部分八股策論科的高了那麼一點。
這就徹底引爆了這些人的情緒,軍訓!憑啥軍訓,他們一幫子讀書人憑啥跟丘八一樣軍訓!
然後自己苦讀聖賢書,好不容易出人頭地,憑啥這些只會算術和熟讀大明律的就能跟他們一樣,還高他們一頭。
學子騷動之後,自然就引發了朝堂上對太子的討伐。
這個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文臣覺得這個是底線之爭,標誌著太子終於要對朝堂動手了。
這個就像當年的大禮儀,政策正確與否化為了義氣之爭,季考成績這個小事變成了文臣跟太子系官員之爭。
一下子問題就棘手起來,這幫子文官,幹活不在行,吵架第一名,胡攪蠻纏,引經據典,動不動萬言長奏。
更多的時候咆哮朝堂,啥都不管,啥都不幹,坐等吵架。
一個個還固執迂腐,根本不聽勸。
所以崇禎最近一直在頭疼這事,反正現在軍隊的事情不需要經過朝堂,那就省點事情吧。
朱慈烺應是之後抬頭:“父皇,這眼看年底在即,各項工作要收尾,各部也要查漏補缺,這幫人就這麼鬧法,還幹事不幹了?
父皇,今年還要出大明五年計劃呢!要是這樣吵下去,還出啥五年計劃,直接來個五年吵架計劃算了。”
崇禎也揉揉頭:“那皇兒可有良策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