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預算朱慈烺突然想起自己是不是要搞個什麼五年計劃之類的?讓大家有一個前進的動力?
雖然朱慈烺心裡已經有了一系列的計劃,但是大明百官可不知道,崇禎也不知道。
看著大明各種工程如火如荼,一副繁忙景象,但是實際上不過是漫無目的的瞎忙活。
如果有了目標,在各部的配合下,集中資源朝著這樣的目標前進,是不是計劃推進的就有效率的多了?
君主制實際上也有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因為個人意志既是國家意志,也能整個資源創造奇蹟。
不過看這預算決算已經編制的差不多了,自己也沒有在京城,溝通協調不通暢,今年編制五年計劃就不要想了。
不過這個概念可以今年提出,讓大家有所準備,好在今年把計劃完善之後,體現在明年的預算裡。
朱慈烺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奏章,仔細的琢磨,先把自己的規劃理清楚,首先就是軍事上,明年如果收復了遼東之後,北方主要就是把北海納入大明國土之內。
要知道這個時候北方沙俄已經開始行動。
崇禎五年,沙俄擴張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後,建立雅庫茨克城,作為東進的主要基地。從此,它便不斷地派遣武裝人員入侵黑龍江流域。
因為建奴和蒙古的阻隔,大明還不知道自己的北方有這麼一個敵人。
不過這個時候的沙俄在西伯利亞地區並不強大,朱慈烺有信心在打敗建奴之後迅速把沙俄勢力驅逐出整個黑龍江流域。
甚至攻下雅庫茨克城,把沙俄東進的爪牙斬斷。
並且把整個北海也就是貝加爾湖納入大明領土,在北海建立前進基地作為抵禦沙俄可能的報復的前哨。
因為距離的原因,沙俄即使有心,也無力東進,即使東進其規模也不會超過五萬人,甚至三萬人未必有。
這樣的規模完全構不成對大明的威脅。
不過北方實在太廣袤了,那裡並不適合大明百姓生存,也不適合大明軍隊作戰。
大明的情況也僅僅比沙俄好上一點點。
可以預見,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明都將會陷入和沙俄對整個西伯利亞的爭奪,直到有一方覺得入不敷出,不值得主動放棄。
或者有一方被徹底擊敗,退出對西伯利亞的爭奪。
而未來五年在遼東、在黑龍江流域、在北海、大明需要進行大規模開發,移民建立定居點,駐軍並且修路。
這些事情短期看都是賠本的買賣,並且代價巨大,只有遷移的百姓適應了,駐軍適應之後,大明才可以繼續向西推進。
南方五年內大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支遠洋艦隊,然後完成對大琉球的開發,並且在呂宋建立前哨基地。
未來兩年,北方主要戰事的結束,鄭芝龍將會成為大明最大的威脅。
不過今年因為外貿許可證大賣,大批新軍艦將會在一兩年內建成,鄭芝龍將會失去和朝廷叫板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