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的京城,到處都透露著蕭條之意。
白雪,枯枝,就是一整個冬天。
時光如窗間過馬,兩年歲月悠悠而逝。
“要我說,漪春樓就該倒閉關大門!”
“就是就是!我家那口子,每日眼巴巴往那裡跑,氣的我好幾日都吃不下飯!”
“哎!”
一輛尊貴的紫金馬車停在路邊許久,車頂以及邊緣都薄薄的蒙上一層白霧。車內暖意四起,一頂赤金鑲邊的暖爐正躺在中間。
蘇御在外面不停搓手取暖,直到聽馬車內傳來一聲“回府吧”,方才重新坐上馬車往李府方向慢慢前行。
他們從城外般若寺回來,一路經過不少人群,皆在討論漪春樓。想來是好幾月不曾待在城中,連些新鮮趣聞也不知曉,宛如兩個避世清徒進城。
“也不知道漪春樓是做什麼的?能在城中引起這樣大的轟動?”蘇御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一定得去瞧一瞧走一走,最好是吃夠玩夠喝夠……
“漪春樓是青樓。”淡淡的聲音從車內傳出來,蘇御拿著韁繩的手一頓,嘴角無力扯了扯。既是青樓,何以引起所有人的討論?
不僅蘇御好奇,李湛也困惑,他一向對凡事不予理會,也自當聽聽而已,並沒有真的上心。
若不是江南李家舉家遷移過來,需要人接待,他們還要在寺裡待一段時間。
回來的正巧,蘭姨在府內收拾好一切,站在大門外靜靜等候他們歸來。又是幾個月沒見,李湛的氣色更好些了。
待他下車後,蘭姨連忙遞上暖手的爐子,還特意撐傘遮雪,忍不住誇道:“大人瞧著圓了一圈兒,莫不是寺裡的飯菜比婆子我做的更好吃些?”
蘇御撇撇嘴,抱怨話立馬就來:“才不是呢蘭姨!寺裡葷腥不沾,滴酒不沾,飯菜也極為寡淡。你瞧瞧,我都瘦了。”
蘭姨含笑著:“我知道你是個嘴巴挑的人。”
過了二門來到堂中,下人們早已佈置的暖暖和和,李湛落座後立馬有丫鬟呈來驅寒的薑湯。一飲而盡後,李湛從袖中掏出一塊手帕擦擦嘴問:“他們何時到?”
問的是江南李家,便是李湛的母族。
“快了,已風雨兼程趕了十日的路,今晚就能抵達。”蘭姨賢惠,在李湛離府期間,所有事情都治理的服服帖帖,為了迎接江南李家,更是操持幾日購置新物。
舉家老小加上所有丫鬟僕人原兩百多人,為了在路上縮減人數和開支,李老爺子重金打發了不少下人,只留下幾個貼身侍奉的忠僕,現如今路上人數只有五十來人。
搬到京城來並不是什麼好事,府上能打發走的就打發走,沒必要跟著來淌京城的渾水。
關於李家搬遷的事情,是由皇上下令決定的。
彼時李湛正在般若寺誠心向佛,訊息是允福親自爬山來告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