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達到控股目的,雷昊真不介意花3000萬美元入主裕華銀行,但原本抓住的好時機,就是為了壓低價格、減少阻力,沒道理現在要溢價100%啊。
放棄?雷昊心裡盤算了下,他還是不願意放棄。
裕華銀行的地理位置太好了,和Forest、華爾街形成一個小三角形,相互輻射出去,相輔相成的效果很不錯。
加上這家銀行地處華埠,雷昊又頗有民族主義思想,他覺得LEI的控股銀行可以為附近儲戶帶來優惠,那麼……都是老外當然優先選中華人。
從客觀上來看,帶著華人背景的金融機構,也最好立足於華人聚居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紐約曼哈頓地區很難找到第二個商業銀行牌照了,即使找到,光是談判就得少說花個十天半個月。
綜合起來,裕華銀行和評估檔案中所說的一樣,是最適合雷昊收購的目標。
“本想用優先權打破供需關係對等的狀態,現在對方拿股份置換的方式擺回一道。”雷昊心裡有些煩躁:“到頭來,還是需求程度被分析了出來,這麼短的時間,肯定有人把我的資訊交給了對方。”
雷昊把目光轉向曹茂森,又看了看馬丁、喬治、陳景初,腦海裡面一連串的名字飄過。
裕華銀行的資料只要有點能耐就能拿到,雷昊的詳細資訊卻是傳播不廣,他肯定不相信裕華董事會三個執行董事有能耐在短時間內推測出全部的事情。
但是,對方這麼篤定,還能有其他原因?雷昊覺得那個機率太低。
“雷,根據銀行法案,同一個區域內允許開辦的銀行數量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說,銀行的密度有限制。”看到雷昊臉色難看,作為代表最大股權利益一方的馬丁出聲解釋道:“供需決定價格。”
“價格偏離價值核心,我不買了。”雷昊沉吟了下,站起身來,直接道:“現在的裕華,一整個裕華銀行,我出4000萬,多一分錢,我都不要!本週內,這個價格有效,拖過了,我就不要!”
“雷?”裕華的三個執行董事都有點傻眼。
說好的需求度超高呢?說好的討價還價呢?你這麼玩,很容易沒朋友的啊。
轉瞬間,馬丁、陳景初和喬治都想到了最糟的情況。
雷昊不買了,其他人的需求度可不怎麼高,換而言之,他們只能對雷昊提出高價,餘者都是來撿便宜的。
唯一的買家和唯一賣家,似乎,這次的交易像是一場心理的拉鋸戰。
“51%,3000萬美金,雷,本週內,這個價格有效,LEI不買,那我們就尋求其他方式的合作。”這次談判的方式是喬治在推動,在這種情況下,他站出來表示了態度。
“按照要約收購觸發條例,我如果出3000萬美元,你們覺得,我會收到多少股份?”雷昊冷笑著說道。
加上中國那邊,雷昊現在身家的膨脹速度很誇張,可以說,其實千八百萬的美元,對他來說可能是一次資料的跳動。
但是當別人明擺著要宰你一刀,即便對方的大砍刀對自己來說只是指甲刀,但雷昊也覺得難以接受,這是在當冤大頭啊,這次當了冤大頭,以後所有的收購目標都會把他當做冤大頭,那還玩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