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成功那些人> 第十章 養成行動的習慣--做行動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章 養成行動的習慣--做行動派 (1 / 8)

我認為以下觀點在各行各業擔任領導職位的人都會表示贊同,那就是:

一般認為,在高層總是有空缺的位置。就如一位高階官員所言,幾乎合格的人數量不少,遺憾的是都缺乏某種要素——即去完成任務、取得成果的能力。

每項重要工作,包括管理某一商業,進行高水平銷售,從事科學、軍事、或行政管理事業,都需要有高階人材負責執行。

那些正在尋找關鍵人物的高階官員需要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他能做這項工作嗎?”

“他會幹到底嗎?”

“他會取得成果嗎?”

或者“他會不會是紙上談兵?”

回答這些問題的共同目的是:

看一看這個人是不是個實幹家。

只有好主意還不夠。

一個本來很平常的願望如果得以付諸實施並得到發展,要比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望而無人實施強上百倍。

有個偉大的商人曾說:“只憑思考是不會帶來任何東西的。”

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擁有的一切,從空間站到摩天大樓,從導彈到兒童食品,都是把願望付諸實施才得到的結果。

在研究人類(包括成功者和普通人)時,你會把他們分成兩類。

成功者總是主動的,我們把他們稱做“積極主義者”;

而一般人、平庸之輩和失敗者,都是被動的,我們稱他們為“消極主義者”。

透過對兩組人的研究我們會找到獲得成功的方法。

“積極主義者”是一個行動者,他善於採取行動,一氣把事情幹好,完成自己的計劃。

而“消極主義者”則是一個空談家,他總是把事情拖到最後。

從許多方面都表現出兩者的區別。

“積極主義者”如果計劃休假,他便馬上休假。

而後者即使有休假計劃,但他可能會拖到第二年;

前者決定定期去博物館,他會實現諾言。

而後者明明知道去博物館是件好事,但他總是設法推遲採取這一行動。

前者知道他應該寫幾句話祝賀他朋友的成就,他便馬上寫信。

而後者總是找理由推遲寫信,直至永遠不寫。

在大事中也可看出這種差別。

“積極主義者”希望自己的事業,能馬上付諸行動。

而“消極主義者”有時也想要有自己的事業,但他很快便可找到理由說明他最好不這樣幹。

40歲的“積極主義者”決定從事一個新的職業,他便馬上去幹,而“消極主義者”則努力說明他自己不能幹任何事情。

兩者在各種行為上也表現出明顯的不同。

前者想幹什麼就會把什麼幹好,同時他獲得了信心,安全感,自力更生的能力,還有更多的收入。

後者不願採取行動,因此想幹的事情永遠幹不成。當然這使他失去了信心,消弱了自己的自立能力,生活變得枯燥無味。

“積極主義者”付諸行動;

“消極主義者”打算行動又永遠沒有采取行動。

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積極主義者”。因此讓我們養成行動的習慣。

許多“消極主義者”只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要求在採取行動幹每件事之前必須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萬無一失,但人們所做的或所設計的任何東西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因此,如果想等到完美,等到萬無一失,那麼只會永遠地等下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