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枕刀黃粱記> 第三十五章地上有仙乞兒狀,月宮神女紫雲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五章地上有仙乞兒狀,月宮神女紫雲曲 (1 / 2)

長安夏日的晚間還是很舒服的,少熱但不燥,敞著身子睡最好,只是除了那些惱人的蚊子。

長安城裡還是宵禁的,百姓大多早已睡下,只有那些僅供達官顯貴消遣的賭坊青樓還在人聲鼎沸,似乎並不受叛軍們的影響,賭錢鬥雞,尋花問柳來銷金的並不比平日少。至於城中最醒目的皇家宮殿自然燈火通明,那些油燈似乎不要錢似的點。最中央的大明宮裡,君臣依舊還在歡宴,霓裳羽衣曲還在演奏,皇帝依然高高在上,百官照舊扒高踩低,歌女和樂師們也都忘情的演繹,整座大殿自然輝煌如平日。

只是那些腳步忙亂的太監宮女臉上的表情,可一點都不如平日一般寵辱不驚,臉色凝重腳步如飛,可比原先應付差事時的磨磨蹭蹭快多了。她們紛紛遵照各自主子的密令,心照不宣的開始收整打理各自宮殿裡的貴重物品。整座長安城暗流湧動的源頭,就是這座神聖威嚴的大唐心臟!

風雨欲來啊!

皇帝可就靜氣穩重的多了,他還在悠哉悠哉的聽著高適講故事,整個人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故事裡那個瘸子和綠袍和尚們的賭約中,他似也對那個怪異的瘸子生出了濃厚的興趣。高適不敢吊皇帝的胃口,他繼續斟酌著語言,彙報著接下來的經過。

視角回到李白杜甫他們這邊。

話說那綠袍和尚眼見乞丐瘸子同意了自己拿珍珠做賭注,不由心裡竊喜。他懷中的這五顆珠子雖然也算是貨真價實的珍珠,只是他自己仔細看過,憑心而論那成色可實在算不得好。方丈臨行前特意囑咐他將這五顆珍珠收好,命他到了陽臺宮後將珍珠連帶一枚玉符交到掌教真人的手裡。且說那五顆珍珠顏色昏暗,有黑有灰有暗黃,別說光彩照人了,連那最基本的白都算不上,光從品相上看,比起他這些年私下收藏起來的那幾顆寶珠,實在是扔了也不可惜!也不知道這樣寒酸的禮物方丈怎麼拿得出手,他可不信護國寺裡沒有更好的珍珠,每年光是皇帝賞賜下的那些珍珠哪個不是千斤難買,潔白如玉光彩誘人,方丈就是摳門,拿這些殘次品送人,真是折損佛宗顏面。要是那瘸子真的叫他開啟錦囊來看看,看了這破爛貨,別說抵四五兩了,一兩金人家都不一定樂意,也萬幸那個瘸子鄉巴佬不懂行,隨便糊弄下就信了!

“這位施主,你我雙方雖已達成了這君子之約,可這眼下卻少了一件重要的物件。楚人刻舟求的是劍,貧僧這一行卻不曾佩劍,不知道在座的哪位施主配有寶劍,可否一借?”

大和尚說完這段話,眉頭緊皺,一臉惋惜之色的掃過眾人,到了李白這邊特意停頓下來,目光往下,盯著李白腰間那把劍,意味深長的閉了嘴。

圍觀的人可不想這場豪賭就這麼沒了,雖然他們也懾於李白等人的氣度,不敢直接開口,只好私底下指指點點交頭接耳。這大和尚實在是有些氣度狹隘,面目可憎。他如此言語做派很明顯是要拖李白入局,他惱怒李白幾次三番譏諷戲弄於他,這下剛好趁此機會,用大勢逼著李白借劍,誰都知道,劍從這等江河亂流扔下,鐵定是找不回來了,剛好這船上就李白一人佩劍,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他已經迫不及待想看李白痛失佩劍的神情!這個賭約真是好,一來顯露自己的智慧掙回面子,再來讓李白丟了佩劍破財受氣,最關鍵還能贏好大一筆錢,一石三鳥,妙哉,妙哉!

杜甫高適一看這情形,登時就緊張起來,他們可是知道,這把劍對於李白可是何等重要。自古以來,君子佩劍以自急,君子佩劍彰其德。更何況李白這把劍來頭極大,是皇帝陛下賞賜下來的,後來他又用這把劍跟當朝劍聖裴旻過過招,雖然不算是一件重寶,可也帶著天家恩寵朋友情誼,雖然後來跟皇帝鬧了個紅臉,可劍是好劍,李白真喜歡,跟人不對付可跟東西沒關係,他不學關雲長,有好東西不要才是傻。所以杜甫高適是真著急了,這個賊禿驢,實在可憎!當下二人便拉住李白衣袖,低聲勸阻起來!

李白自然更不願佩劍有失,這把劍在他手上披荊斬棘揮灑自在,除了斬過傷人的畜生,也殺過不少該殺之人。多少次遇到苦悶難處,陪他熬過來的,一樣是酒,一樣就是這把劍。此劍於他已為知己!

那瘸子猜透了和尚的險惡用心,也看透了李白的為難,當下提高聲音,指著船艙上的那些農具,朝著和尚說道:

“大師此言差矣,刻舟所求之物不定就要是劍,可為鋤亦可為鐮,不如就用老夫手裡這把柺杖吧,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大師以為如何?”

李杜高三人聽出了瘸子用言語維護自己,其中那句“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更是把三人震撼在了當場,全然忘記了刻舟求劍的賭約,身心都沉浸在這兩句話裡。以三人之才,這句話裡的道理可是太深刻了,他們三個都沉默不已,在心裡反覆推敲琢磨這句話,久久不能自拔!

聽故事的皇帝乍聞這兩句話,有些不甚理解,他出聲打斷了高適的話,立刻命高力士拿來紙筆,令高適將這兩句話寫下來。

“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

皇帝看著高適寫下的這十二個字,咀嚼了很久,有感而發:

“此人大才,此言當為聖訓!愛卿剛才所言有仙人之嫌的,怕就是此人吧!”

高適趕忙行禮作揖,高呼皇帝聖明。

“啟稟陛下,正是此人!”

皇帝擺擺手,示意高適繼續講。

到了此等境地,李杜高三人再不懷疑,眼前這位拄拐之人絕對是個隱士高人,能有如此胸襟見識的,豈是凡夫俗子!當下,李白再不猶豫,乾脆利落的取下腰間佩劍,朝著拄拐之人施了一禮,語氣恭敬的說道:

“李先生好意不才心領了,既然這位大師非要按圖索驥刻舟求劍,不才此劍剛好有緣,望先生不嫌棄,拿去便是。今日能得見先生教誨,學生受益何止區區一柄長劍!”

李白的灑脫和不羈,何須再多言語贅述!

那瘸子也受李白的感染,哈哈一笑,意味深長的看了李白一眼,也不扭捏,伸手接過寶劍,對著那和尚說道:

“那和尚,此劍可行?”

和尚一看此等結果,正是求之不得,一邊假惺惺的感謝李白慷慨,一邊煽風點火鼓動眾人。

百姓總是愚昧的,被幾個和尚這麼一鼓吹,登時喝起了彩,紛紛給李白鼓起了掌。李白也不羞臊,面色如常,拱手回禮。那瘸子也不客氣,朝眾人展示過了寶劍,又在船身一處做了個記號,握住劍身摩挲兩下,毫不猶豫將寶劍丟入江中。

船上的觀眾喝了一聲彩,紛紛趴到船身上往水裡看,指著水議論紛紛,有的說他看到劍沉了,有的卻說看到劍跟著船走,七嘴八舌面紅耳赤!

滾滾江水,波濤盪漾,別說劍,就是魚或者石頭都看不清。穩如泰山的大和尚此刻已經開始盤算著,把那贏來的幾兩金子該藏在何處穩妥!

江水滔滔浪滾滾,王屋神山霧嫋嫋。

渡船上的百姓依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綠袍大和尚幾個掩飾不住的歡喜,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卻是來到了那個瘸子跟前,四個人淺談起來,都是對那賭約毫不在意。渡船就這麼行了約摸半個時辰,眼看著渡口已近,船上人愈加興奮起來。

最終,客船要靠岸了,船伕們熟練的將船頭頂著流水,利用逆向水流的減速作用,慢慢的向碼頭斜渡,繞了個小圈,將船平穩的靠了岸。船伕們熟練的用船栓固定好了纜繩,幾個人不一會就固定好了渡船。

靠了岸,趕時間的人匆匆拿好行李物品各奔東西,不著急的,或在船上或在岸邊圍著,等著看那價值幾兩金的賭約,其中不乏一些心生歹意之徒,船伕和掌櫃的也想看個究竟,他們一邊麻溜的督促人趕快上下船,一邊偷偷看向那大和尚。

那和尚不等船靠岸就暗中計劃好了一切,這邊船剛靠岸,就迫不及待的開口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