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枕刀黃粱記> 第三十章 謹囑關防將,慎勿學哥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章 謹囑關防將,慎勿學哥舒 (2 / 2)

再說那被手下人綁縛到洛陽的大唐元帥哥舒翰,安祿山聽手下人得報說活捉了哥舒翰後非常興奮,他命人將哥舒翰帶到自己的寢宮,坐在龍椅上得意洋洋調笑著哥舒翰:

“你過去一直看不起我,如今怎麼樣?”

遭遇瞭如此慘敗的哥舒翰此時卻完全沒有了英雄膽色,他被抽了脊樑一般跪伏在安祿山面前,趴地謝罪,他只求能苟活下一條賤命,哭著對安祿山說道:

“肉眼不識陛下,以至於此。陛下是撥亂之主,天命所歸。李光弼在土門,來瑱在河南,魯炅在南陽,我為陛下招降他們,可一舉平定這三方唐軍。”

安祿山聞言大喜,馬上將這個賣主求生的哥舒翰封為司空,卻命人將那火拔歸仁拖下去斬首示眾,以此向哥舒翰示好。

“難道哥舒翰昔日手下諸將也全是如此無君無父的賣國賊!難道都甘心與哥舒翰沆瀣一氣,遺臭萬年!”

張巡氣憤的咒罵著哥舒翰,同樣指天罵地的詢問著後面的戰況。

“天下自然不盡都是哥舒翰一般的懦夫,那些接到哥舒翰勸降書信的將軍官員,大多數都復書責罵他不為國家死節,有失國家大臣的體面,安祿山原指著那個老東西能有點用處,卻不想適得其反,大失所望,於是他就把哥舒翰囚禁在洛陽禁苑之中,等到攻入長安城以後在天子門前好宰了祭天。”

“拋開唐叛二軍的立場,單從戰略分析,靈寶之戰是一個典型的伏擊戰,唐皇帝錯估形勢,急於求成,拒絕採取據守要險,持久疲敵,伺機出擊的方針,過早的命令哥舒翰出關反攻,結果造成人地兩失,使得平叛戰爭急轉直下。而那個賊將崔乾祐潛鋒蓄銳,雖然用人命為餌人神共憤,但引誘唐軍棄險出戰的目的確實達到了,決戰之際,又假裝不敵偃旗欲遁,引誘唐軍進入埋伏圈,使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敗,他常勝將軍的聲名,也因此付諸東流。”

墨升言簡意賅,把數十萬人參與的靈寶之戰總結通透,只留下滿臉懊惱之色的張巡長吁短唉。

“是啊,靈寶一戰,明皇陛下急功近利,楊國忠讒言誤導,哥舒翰應變不周,崔乾祐心機深沉,潼關失守,天意如此!”

良久,張巡才對天感慨,只是這番話語在墨升聽來,實在有點避重就輕,到底還是個有些愚忠的儒生。明眼人都能知道,潼關大敗,不客氣的講,全是皇帝老兒一個人的錯,他要不疑神疑鬼,給安祿山一百年也打不進來。現在張巡明瞭全部因果,卻依然要為皇帝無理辯三分,實在不智!

“張大人還真是個玲瓏人!”

聽著墨升略帶譏諷的言語,張巡能夠品味出其中的不認同,可是他作為一個忠君愛國的儒士,皇帝縱有萬般錯,他也不好妄自菲薄,只能盡心竭力修修補補,這也正是明明叛軍有如此滾滾局勢,但他張巡卻仍舊選擇了迎頭而上,不論結局是蚍蜉撼樹還是披荊斬棘,他總是不悔的。

“謹囑關防將,慎勿學哥舒”。

這可能就是張巡從靈寶之戰能唯一總結出來的教訓。

“自從初九那天潼關失守,長安已成了不設防城市。但為人多疑的安祿山為了謹慎起見,並沒有立即進攻長安,而是命崔乾佑駐守潼關,探察唐軍動向。沒承想,六月十三日清晨,安祿山還沒動作,皇帝卻倉皇出逃了,留守的京兆尹崔光遠向安祿山大軍獻城投降,安祿山於是派心腹將領孫孝哲帶兵進入長安。”

講完了這番話,墨升再不開口了,只是一手提筷,一手舉杯,自斟自飲,陶醉在了酒菜的滋味中。

雖然墨升透過墨者行會的能量,基本瞭然潼關之戰的前後過程,但皇城那邊後來的事,他也不盡知。從顏真卿的奏報入京,到顏杲卿等人整合勢力正式舉旗,接著王承業的冒領軍功,再到洛陽失守,賜死高仙芝封常清,一直到潼關沒了,哥舒翰還被活捉,前線一再潰敗的奏報如六月飛雪,一封寒過一封。安祿山叛軍滾滾之勢不可擋,長安城的老皇帝終於開始有些慌了。聽著高力士念出來的奏報,他先是不可置信哥舒翰竟然會如此膿包,之後再經過反覆確認,才理清潼關戰線的曲曲折折,最終明瞭一個現實,看來安祿山的刀子真的快要擱到他的脖子上了。

當夜,驅散了那群吵吵嚷嚷半夜的文武百官之後,巍峨的大殿只剩下了皇帝和高力士。

這個天下第一人此刻反而慢慢沉默下來,他沒有再憤怒,也沒有了慌張,反而越來越冷靜,伺候在邊上的高力士也不敢出聲,那個日漸昏聵臃腫,蒼老荒唐的大唐帝王,此刻彷彿迴光返照,被酒色侵蝕的龍精虎膽竟然慢慢開始甦醒,佝僂的身軀變得挺拔起來,眸子越來越亮,越來越冷,嘴角彎出來的那似笑非笑的弧度就好像回到了從前。

高力士作為皇帝最身邊的人,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這彎弧度了。他知道這彎弧度意味著什麼,畢竟伴隨著這彎弧度的無一不是屍山血海。當年幫先帝舉事推翻一代女皇的李小三,剷除野心勃勃韋皇后的太子爺,逼死自己親姑母的新皇帝,以及後來一天之內殺了三個親兒子的冷血帝皇,更別說那些大手一揮血徵八方的滅國之戰,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在眼前這個人發出那一彎弧度之後。

只是不知道這一次,這位已經重新顯出崢嶸的皇帝是否可以力挽狂瀾!

六月的長安城燥熱不安,深宮大院也免不了俗,百姓大多還是茫然無知,官員們就機敏的多。潼關之戰的最終勝負牽動著每一個朝廷命官的小命,他們一邊忐忑的等待,一邊安排心腹整備人馬傢俬,隨時準備趨吉避凶逃離帝都。暗流湧動之下長安城的命運,全都寄託在那個坐在大明宮最高位置上的男人手裡,不知道他能不能一如自己的偶像“大唐第一帝”的太宗陛下一樣,解了這次的“便橋之盟”!

高力士噤若寒蟬的低著頭,聽著殿外的知了聲,那一聲一聲的“知了......知了......”也好像有點惶惶不安,就在這時,那個沉默了很久的陛下突然開口了:

“高力士,差人去太史局請太史令李仙師!”

高力士聽了吩咐,應了一聲,躬身正準備退下去,皇帝抬起頭,又加了一句:

“還是你親自走一趟吧!”

聽了這意味深長的話,深明帝心的高大人立刻心領神會,再應了聲”諾“便出了宮門!

此時的大明宮在白天烈日的暴曬下顯得死氣沉沉,搖搖欲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