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飄進貧困山區天空的暖流> 第十八章 錯失第二次考察機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錯失第二次考察機會

《海平市崇愛扶貧幫困社團組織》這一階段以來被海平市民政局評定為《扶貧助困》先進集體。這個組織的成員周棠榮、吳金良、項水仙等幾位同志被評定為本年度《扶貧助困》的先進個人。雖然楊潔雯女士這幾年來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周棠榮也極力向有關部門推薦了楊潔雯、許尚勤、姜有亭等幾位企業家對慈善事業上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但這幾位同志都委婉推辭了出席頒獎儀式活動。

周棠榮主任這幾天又在醞釀組團活動,他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家加入到這個慈善組織裡來。慈善事業利國利民,是他有生之年一直孜孜不倦所追求與之奮鬥的目標。自該組織成立以來,該組織已多次組織各單位人員前往雲貴省各貧困地區進行考察助困扶貧活動,從這個組織所捐獻的財物資金摺合人民幣已超過五百多萬元,為緩解當地民政扶貧支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地民政部門也對該組織的善舉表示終身的感謝,多次向《海平市崇愛扶貧幫困社團組織》頒發了證書和錦旗。

周棠榮主任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已不如當年,但他那顆仁慈之心始終如一。周棠榮主任本想在此次組團考察貧困地區任務完成之後,就將主任的職責移交給該組織裡最年輕力壯成員之一章筠笙同志。這個章筠笙今年還只五十三歲,本也是企事業體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章筠笙因為熱衷於慈善事業就早早退出自己的單位走上自行創業的道路。

多年來的他得益於政策的紅利和他對市場規律的精準把握,他將自己的企業經營得風生水起,企業在他的掌控下疾步奮進。為了能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奉獻慈善大愛這項活動,他就將自己的企業移交給他下面的助手來經營,自己則從此騰出身來專事這份光榮的事業。

《海平市崇愛扶貧幫困社團組織》在章筠笙的加入後如魚得水,後勁十足。在海平市,有困難找崇愛都成了市民的口頭禪,它同時幾乎成了海平市的一張名片。

楊潔雯女士近來身體狀況出了點問題。原本她在獲悉周棠榮又一次組織考察團成員的時候就又義無反顧地在電話裡報了名,周棠榮主任考慮到楊潔雯企業的實際情況,就勸她暫時放棄此次考察活動。但楊潔雯女士堅持自己的意見,周棠榮只好給她也報上了名單。

不料就在考察團即將成行的關鍵時刻,楊潔雯女士卻病倒住進了醫院。周棠榮主任親自前往醫院探望了她,並勸她好好安心養病,楊潔雯女士遺憾地錯過了她的第二次雲貴省貧困山區之行,她為此也非常懊惱。

這次考察團組團成員隊伍相當龐大,所涉及的各事業單位非常多,但總的來說,絕大部分成員還是以民營企業家為主要物件。周棠榮個人的影響力和組織能力可見一斑。

周棠榮此行的成員規模已超過了七十多人,如此一來,周棠榮就出面聯絡了兩輛旅遊大巴來運送這些成員前往雲貴省貧困地區。

現時不同往日。現在的道路交通狀況早已比楊潔雯他們那次組團成行要好許多。大巴車現在幾乎都走高速路前往了,因此,行車時間已大大縮短,過去要走三天兩晚的路,現在只需要一天半時間就可以了。

楊潔雯之所以堅持要成行,並非沒有自己的考量。在雲貴省那些貧窮的山區裡有她太多的牽掛。時間一晃就已過去了八年,在這八年的時間裡,流經她手轉出去的善款早已超過了五十萬元之多,這還不包括她捐給民政部門和崇愛扶貧幫困的這個組織的款項。

楊潔雯很遺憾地沒有在此次組團活動中成行,這使她的情緒很是低落。她知道,或許這已經是她前往雲貴省那些貧困地區最後一次的機會了。因此,這場病也正是令她懊惱的關鍵所在。

病床上的楊潔雯這天接到了周棠榮的一個電話,周棠榮他們的團隊此時已經到達目的地。

一到目的地,周棠榮主任就給楊潔雯女士打去電話報平安。

這個電話使楊潔雯女士興奮不已。當電話裡聽到老朋友熟悉的聲音的時候,楊潔雯女士就有些激動起來。

“喂,老夥計,到目的地了嗎?我就知道你們這次成行會很順利到達目的地的,這是因為你們的善舉感動了上蒼,連上蒼也為你們保駕護航哩。”

周棠榮在電話裡說:“楊經理,病情好些了嗎?考察團能順利到達目的地不是感動了上蒼,而是託了您楊經理的福,我們才一帆風順,我只希望在我們考察回來之前,您早已身體康復坐在公司辦公室裡運籌帷幄呢。”

楊潔雯笑著說:“如此說來,我即使有病,在您的祝福聲中也早好了一大半了,我保證在你們考察回來之前坐在公司辦公室裡與您通電話哩。”

因為,周棠榮他們的考察團隊此次所考察的地區早已不是之前的路線,因此,楊潔雯所委託周棠榮有機會代表她對她所資助和幫助的孩子們進行慰問的事情一時無法實現,但周棠榮也說了,他會盡量擠出時間成行,實在不行,也會用電話進行溝通的。

而楊潔雯最早支助的物件,有些已經迴歸社會,沒有考上高中和大學的一部分學生都紛紛走上了打工之路自謀營生去了。有的已娶妻生子,生活幸福;一部分人還在讀大學,這些孩子現在都已經長大了,懂事了,他(她)們依然用他(她)們自己最溫馨的語言與楊潔雯女士通訊通話。他(她)們用自己的最樸素的稱呼稱呼楊潔雯為楊老師、楊姐姐、楊阿姨、楊姑姑和楊媽媽。這些在人生當中最值得驕傲的稱呼他(她)們都賦予給了他(她)們最敬愛的人楊潔雯女士。

第一批被她資助過的孩子們現在都已經長大了,但他(她)們依然將楊潔雯當成是自己的親人,他(她)們經常給楊潔雯寫信通電話。

楊潔雯從他(她)們的通話通訊當中獲得他們最新的資訊。有些孩子已將楊潔雯的愛心之棒接力過去,他(她)們不斷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各種不同的獻愛心活動。有些孩子默默地走上街頭走進獻血車上進行獻血,而有些孩子同樣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參加義務幫工活動、開展報名參加在打工地方社團志願者敬老愛幼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楊潔雯女士也並沒有閒著,她的資助物件在不斷地更新和增多。

這期間,楊潔雯對她所支助的最多的那位叫吳煙玶的三好學生的這個女孩子印象最深刻。

她已對她資助了八年時間。在這整八年時間裡楊潔雯對她的資助從沒有間斷過,現在的吳煙玶還在貴大讀她的研究生,她給楊潔雯的來信裡總是夾雜著她的許多榮譽證書。令人感動欣慰的是,現在她馬上就將畢業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了。她寫信給楊潔雯女士,依然稱呼楊潔雯為楊媽媽,吳煙玶說只要她一走上工作崗位,自己就會接過楊媽媽的愛心接力棒,走上愛心慈善之路,她非常崇敬楊媽媽給她所樹立的榜樣。

信裡她對楊媽媽說,人生的路很短,短到只在一剎那間就已白髮飄飄;人生的路又很長,長到織起的愛心之路千載萬代都走不完。這些很有水平見地的人生感言真令楊潔雯涕淚橫流,感動不已。

正因為有著這樣出色的孩子們成長起來了,楊潔雯內心才始終感到很溫馨。此次周棠榮組團之行,她固執地要求自己參加,她的目的也許帶著一份私心,那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在貴大會一會這個吳煙玶“小朋友”。

自己很遺憾沒有成行,她只好將自己的心事委託給自己的老朋友周棠榮主任。周棠榮當面爽快地接受下來,但他也知道,能否完成楊潔雯老朋友的委託自己也沒有絕對把握。因為,這個隊伍是他帶隊的,自己的職責是此次任務必須百分之百地完成,而楊潔雯的私人託付只能在隊伍完成各項任務後才可以去進行。一旦在時間或者地點上錯開來,那麼就不可能替她完成的了。

他也知道楊潔雯對於這個孩子的殷切期望,她委託他是出於對他的信任,不能替他完成這項任務實在是一大遺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