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傑斐遜落荒而逃(《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另一個讓傑斐遜在學術界風光不再的原因是埃裡克·麥特里克1970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評論了杜馬·馬隆和梅里爾·彼得森剛出版的傑斐遜的傳記。
麥特里克略帶冒犯地提出,對傑斐遜充滿崇拜、慶賀其豐功偉績的做法是否應該緩行。
他問道:“我們是否還應該考慮到傑斐遜性格中還有些特徵,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算不上英雄行為?”
這不僅僅指他(傑斐遜)對奴隸制的公開支援。身為弗吉尼亞州州長,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未能組織民兵開展有效鬥爭,而是在氣勢洶洶的英國部隊來臨之前,丟棄蒙蒂塞洛騎馬逃竄,這件事是否是英雄行為?
&nericanEmbar)又是如何失敗的?
傑斐遜堅持經濟制裁會把美國從戰爭之中解救出來,全然不顧種種現象表明這種制裁的唯一作用就是摧毀美國經濟。
……
·史料:傑斐遜的心結(《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傑斐遜曾在1779年到1781年任弗吉尼亞州州長,第一件事就發生在這個兩年的任期內。
此時,弗吉尼亞正處於戰時緊急狀態,經濟、後勤、政治一片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最精明能幹的政客也只會心生畏懼。傑斐遜本人喜歡安靜的書齋生活,讓他承擔州長的重任,顯得太不是時候了。
縱使傑斐遜百般努力,弗吉尼亞的經濟還是一片混亂,大陸軍在本州的徵兵人數不足。傑斐遜批准弗吉尼亞最精銳的部隊遠征底特律,但徒勞無功。
很快,英國軍隊在本尼迪克特·阿諾德的率領下從切薩皮克灣長驅直入,橫掃弗吉尼亞,將首府里士滿付之一炬。
更糟的是,康華里將軍麾下一隊騎兵部隊突至夏洛茨維爾,差點在蒙蒂塞洛抓住傑斐遜。
整個弗吉尼亞都在議論傑斐遜最後一刻騎馬逃跑的可恥行為,這很不公平地暗示著他膽小怯懦,翫忽職守,讓整個州陷於英軍的鐵蹄之下。
弗吉尼亞州議會甚至透過決議,對他的行為展開調查。後來調查不了了之,最終的決議正式赦免了他的一切不當行為。
雖然戰爭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但傑斐遜作為領導人難辭其咎。失敗的汙點伴隨了傑斐遜的一生,當他1796年和1800年兩次競選總統時,這些事總會再次發酵。
傑斐遜意識到自己性格敏感,不能適應危機時期人們對領導人的苛刻要求。至於這段經歷對其情感上的影響,傑斐遜向朋友吐露道:“這傷痛刺骨,一生難愈,只有進了墳墓方可了卻。”
……
史料:傑斐遜的種族主義(《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
一直以來,傑斐遜最令人反感的一點便是他深信黑人天生低等,無法與白人和平共處。
控方的主要觀點來自歷史學家保羅·芬克曼(PaulFinkelman),當時執教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主要的指控是針對傑斐遜的虛偽。
芬克曼指出:“因為傑斐遜是《獨立宣言》的作者,對他在奴隸制問題上的立場做出考評時,要考慮的不是他是否優於同時代最惡劣的勢力,而是他是否領導了最優秀的那部分人。”
答案顯而易見:“傑斐遜考評不合格。”
芬克曼認為,傑斐遜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種族主義者,在傑斐遜眼裡,黑人與白人根本不可能相互平等地一起生活。並且,在廢除奴隸交易或者限制奴隸制向南部之外地區蔓延的問題上,傑斐遜並沒有表現出十分真誠的態度,他對於如何逐步實現解放奴隸的思考亦是如此。
他所鍾愛的蒙蒂塞洛和他的奢靡生活,都是奴隸們辛苦勞作換來的。
芬克曼認為,給傑斐遜冠以“自由之父”的盛名是一種誤導,說得嚴重些,甚至讓人生厭。
……
·史料:傑斐遜的私生子(《傑斐遜傳》(美約瑟夫·J.埃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