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若是張荇之一成不變,那也存活不到今天,白辭不是一個容易打發的人。
這一切還是要從易王氏下手,讓他來阻止白辭這個大理寺少卿。
恰好這時,丫環來報,關在祠堂的易凜暈倒了,張荇之便急匆匆的跑過去,讓人扶上床,然後請府裡的大夫,守在床前細細照料著,可謂是衣不解帶,任勞任怨。
這兩天下來,易王氏是在眼裡的,便駁回了白辭的審議,放棄了追尋這件事情的真相,張荇之對她兒的態度誠懇,也沒有嫌棄丈夫整日酗酒,識大體。
君酒雖然擺脫了嫌疑,但是張荇之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傷害,兩相爭鬥之下,無輸贏之分。
張荇之自然沒有想到君酒的防備心沒有一絲一毫的的破綻,但是為什麼要關閉酒肆呢。
當然是為了製作一個錯覺,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平德王府,一但出現什麼錯誤,就是致命的打擊。
張荇之的事情告上了一段落,但是大理寺又有了新的發現。
白辭在大理寺當值時,發現了一張紙條,裡面寫到太子妃死於中毒。
今天剛好是第四天,太子妃準備下葬的日子,白辭急忙帶上仵作前去查驗真假。
現在距離吉時下葬還有一個時辰,棺木是還沒有封的,先稟告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先斬後奏。
太子並不同意在場查驗,畢竟太子妃已去,就不要再打擾她的安寧了。
“太子,只有查出真相,太子妃才能安寧。”白辭費勁口舌,苦口婆心的勸說。
終於在距離下葬前檢視了屍體。
嘴唇與指甲發紫,眼球充血,確定是中毒無疑。
當天太子妃的行程,是出席了平德王府的婚宴,平德王府還是處於居危臨高的處境,這些年以來,平德王府逐漸衰落,也有天家的原因。
眾矢之的,雪中送炭之人盡無,落井下石之人居多,說的好聽便是為了皇帝做事。
又是折騰了三天,使得平德王府雞犬不寧,終於查出了真相。
確實是平德王府下的毒,是當日太子妃不慎蹭花了妝容,用了一個丫環乘上來的口脂,是口脂裡有毒。
這本是易王氏手中沒有拆封的口脂,機緣巧合之下拿給了太子妃補妝,這才造成了如今的結果。
牽扯出這麼多事,皇帝是大怒,易王氏是逃不掉了,現在只能任栽,或許這人本來就是為了毒害易王氏而來,卻陰差陽錯導致無辜的太子妃身亡。
易王氏她前日還擔心著她兒會遭受奸人所害,沒想到自己才是這場戲的主角,如今水落石出是無法,只能告誡易凜。
“兒啊,為娘會向皇上求情,看在你父親的份上留你一條姓名,貶為平民百姓,好好活著才能為翻身。
易王妃整個人已經頹廢掉,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雙眼通紅,主心骨已經沒有硬氣,皇上不會放過平德王府。
“母妃,真的回不去了嗎。”易凜一改往日的糊塗,沒有了平德王府,他什麼也不是,失去了溫室,他只能挺起胸膛,打點好一切。
“好好活下去。”唯一的寄託只能幻化為這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