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令姜,你這個人還有點意思。”
餘姚郡主稍微有些咬牙切齒的開口。而後氣勢洶洶帶著一大堆綾羅綢緞離開了。
謝令姜躺在床榻上的時候,還在想這之前的畫面,還真是好好笑,真的很是詼諧幽默呢?
“遙集阿兄,嘿嘿嘿!”
謝令姜終於陷入甜甜的夢鄉了。謝令姜心裡的滋味果然是甜蜜無比的。
而阮遙集此時也在奔赴自己要前去的路程之上的。
他還要連夜去建康見宮中的天家。
而此時此刻,天家心裡頭也是格外煎熬的,朝廷上袞袞諸公爭執不休,他也沒什麼太大的權力干涉這些人。
畢竟自魏來,晉朝同樣實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
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大、小中正產生後,由中央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並加評語。小中正襄助大中正稽核後將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此項制度使得如今的官吏選拔有了一客觀標準,此標準其實依然是採取地方群眾輿論和公共意見,保留了漢代鄉舉裡選的遺意。
九品中正制的實行一方面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促成魏晉兩朝實現全國的統一,努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史實引用)
可是對於他們上位者言,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限定了皇帝的權力。
而且,事實上,門閥制度的確立,已使九品中正製成為一個政治上的裝飾品。中正品第唯以血統為準,門第高即獲高品,此時只須分別士庶高下便已足矣,中正品第只不過是例行公事。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者也。
先帝便素來以貴公子當品,鄉里莫敢與為輩,求之州內,於是十二郡中正僉共舉默。
高門士族子弟往往弱冠便由吏部直接從家裡銓選入仕,而不必經過察舉。在此之前,均憑藉門第而得中正高品。
而州闢佐吏和舉秀才則主要是中級士族與吳蜀士族的主要仕途。他們便是地位稍次的所謂地方“鄉豪”的子弟。
他只能夠接受這些官員,而不能隨意決定是否貶謫。
聖人的鬱悶裡頭,夾雜著中宮娘娘褚蒜子的軟語寬慰。
年幼的太子司馬珃正在用功讀書,大監便悄悄過來告知。
“阮郎君已經在外面候著了。”
“還不速速悄悄相請。”
聖人竟一躍而起,再而後邊用極快的速度走到太子殿下的面前,“阮郎君來了,你還不過來拜見你先生。”
太子司馬珃果然認真無比的開口道:“好的阿耶。”
穿著一身黑袍,尚且帶著面具的阮遙集,披著黑色的斗篷走進來就要行禮問安,“見過陛下,娘娘,萬福金安。”立刻被中宮娘娘褚蒜子給叫住了,“可別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