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音啊,王知音,以為這一生只要尋覓到一知音便可滿足了,可是突然覺得有些後悔了。
當蘭亭集會,他看著少女坐在亭子上的時候,才覺得心痛吧。他第一次萌生了一個念頭,這一生,若是能夠擁有這樣的女子,那麼他再怎麼平凡也不會平凡了吧。
提筆作畫,他表真心:“荘浪濠津。巢步潁湄;冥心真寄,千載同歸。”
他幾乎沒有在什麼地方表現過自己的才華。因為王家不需要每個人都那麼有才華,更何況父親的名聲已經顯赫天下,五郎又是不輸人前。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就是他什麼也不爭的性格,居然,居然可以得到美人垂涎。
他曾經和幾個兄弟一起去拜訪謝太傅,也知道謝太傅的評價是聽過他和兄長多談世俗事,王知玄只隨便說了幾句問候寒溫的話。離開謝家後,客人問謝安王氏兄弟的優劣,謝安說:“小的優。“客人問原因,謝安回說:“大凡傑出者少言寡語,因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五郎在前,就讓人覺得珠玉在前,朗然照人,於是他什麼風采也不曾有。
五郎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時人如是說。
就連寫字,他王知音也只是得了一個韻字。
後來,五郎似乎是動了心。謝令姜那樣的女子,怎麼能夠不動心?能文能武,顏色又好,家世顯赫。只是表妹郗道茂卻是青梅竹馬,他又心繫著那個女子。
那日他夜讀左思招隱詩,忽然想起了在戴安道家做客的謝太傅,便趁著大雪前去拜訪。但到其門口而不入,只留下幾乎堪稱天下風流之典範的一句話: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謝太傅心中有了定奪。
謝氏處於危機之中,王氏又怎能看著呢?
有什麼辦法?
聯姻。
王知音幾乎是迫不期待的跟父親說起這件事。
父親,鼎鼎大名的王右軍,官場浮沉半生,卻仍舊有著一雙透徹的眼睛,他看著這個自小疼愛的兒子,世家裡親情難得,尤其是單純的寵愛難得他是他的第二個兒子,有了嫡長子,這個第二個兒子,便只有了寵愛,但是隨著兒子的增多,王羲之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管,只能憑藉自己的才能得到王羲之的看重,尋常人家的子嗣自然是一併看重,而世家大族卻只能憑藉才能,書法世家,七個兒子都修習書法,各自有各自的造化。最疼五郎,因為五郎實在是天之驕子,是值得王羲之疼愛關注的。
可這個什麼也不爭,無怨無悔的二兒子,跪在自己的面前。
他說:“父親大人,孩兒自知平庸糊塗,這一生也沒什麼大的成就,只是心中唯有一人,懇請父親同意。”
他想了又想,自己這麼多兒子,總有一個謝家看得上,五郎很優秀,可是謝家的謝令姜卻更優秀,這樣的優秀的女子如果嫁給了五郎,五郎怕是反受其累。更何況讓謝家擇婿,岳家郗氏又是對自己多有提攜之恩,道茂也是極好的姑娘,配五郎不差。
他於是開口:“你既是想,也便去做。”
得到了父親大人的許諾,他迫不及待的出了家門,欣喜若狂的騎著馬在建康城裡奔走,他來到謝府。
他看見了謝令姜,在謝府通天的權勢下瑟瑟發抖卻仍然巍然挺立的謝令姜。
謝令姜自然是風度清朗:“我同意聯姻。”
白衣的女子一揮衣袖,臨風獨立。
“我要去戰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