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叔的目標不是李爸,還是李俊東!
他拍著李俊東的肩膀,笑說:“你是我們全村仍至全縣最有出息的大學生,一邊讀書就能一邊賺錢,到時的成就肯定非凡,你得多捐點,為全村二十歲到三十歲左右有出息的年輕人做個表率。”
這話如果別人說出來,李爸可以說李俊東還是一個學生是個孩子,但這話從隆叔嘴裡說出來,就代表全村人都把李俊東當成一個人物,李爸就不能反對,也不想反對。
李俊東並不想出風頭,但既然自己有這個能力,為村裡修路,這些責任他也當仁不讓。
李爸怕捐多了回去李媽不高興,這一點李俊東也有心理壓力,但並沒有父親那麼大,如果父親亂開口捐錢,母親至少說道他好些幾天,但他如果開口捐錢,相信母親也不會拿他怎麼樣,頂多說幾句就了事了。
不過他最好還是得找個替罪羊,就微笑著問妹妹秋萍:“隆叔說我也得捐,你說我捐多少合適?”
秋萍不知天高地厚,就大大咧咧地說:“有錢就多捐點吧,三百、五百都行!”
然後旁邊的鄉親們就說,你看秋萍丫頭都說你得捐五百了,你一個男子漢不能不如一個小姑娘。
李俊東微笑不語!
李爸慌了說忙說小丫頭說話算不得數的。
剛才他已承諾了150元,加上均攤的150元就是300元了,如果李俊東獨自再捐,幾個數字加一起就有點誇張了,一下就成了了全村第二多的捐款戶了。
然後全場就在隆叔的的帶領下鼓掌,大家都說,話說出去就不能往回收。
李俊東就站了出來大聲說話:“500元是丫頭說的,本來做不得數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家在村裡根本算不得富裕,目前家裡還揹著債務沒還清,要脫貧致富還要靠牛蛙養殖專案再發力兩三年才行。”
李俊東說的都是實情,大家雖然聽說了他在學校裡能賺錢,但到底賺了多少錢也沒人看到,他家裡的牛蛙養殖專案才剛剛收回投入的成本,實際上也沒有見到多少利潤,大家都是同村的鄉親彼此知根知底,也紛紛點頭。
這時李俊東話鋒一轉:“牛蛙養殖專案最初就是我提出來的,前景大家也初步看到了,昨天我又打電話給養殖公司的王經理,王經理說了在枚陽市郊區有一個村子都有三十幾家養殖戶了,只要我們這邊能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到時他們還會派常駐技術人員指導大家,並且單次收貨的運輸費用等成本分攤下來也更低,養殖戶的平均利潤還會能提高,所以我今天就借這個全村開會的機會再做一次推廣,希望能有更多的鄉親們一起來搞,大家共同致富。”
昨天給養殖公司王經理打電話這事是李俊東臨時扯的謊,但他說話的內容卻不是無中生有,一個產業越成規模就越有優勢,各種均攤成本就更低也是硬道理。
所以村民們就紛紛議論起來。
籌款修路的大會似乎岔了主題!
不過一個村會而矣,只要是村民們關注的話題都可以發言,讓大家討論一陣也無所謂。
李俊東的三叔是村上最主要的幹部,大會由他主持,他不發話,別人也不好意思說。
等大家研討了十幾分鍾,再聊就越來越遠了,另外一個村幹部就把主題拉了回來:“後生可畏,那今天你們捐800元就先給登記了。”
李俊東又接過話頭,說:“既然秋萍丫頭說了我捐500,這錢我可以應下來了,說實在的,應下這錢我們也是打腫臉充胖子,但我對牛蛙養殖專案真的有十促的信心,所以我加個條件,只要在最近一個月內有五家新養殖戶一起開池田養殖牛蛙,我就多捐五百!”
聽到這裡那個包工頭隆叔眉頭動了一下,再問:“如果有五家以上的鄉親們願意養殖呢?”
這個問題看上去與隆叔沒有關係,因為他們家老婆在縣城開店,早年就不種地了,自然不可能再回來養殖牛蛙,但事實上這中間又與他有直接關係,修路和工程定下來以後九成九是會落到他手上,當然是資金越充足越好賺錢。
李俊東就假裝開玩笑說:“只要是跟逸陽養殖公司籤合同,每開一戶池田就捐一百,上不封頂,你到時別怪我們家搶了您捐款王的名聲!”
村裡人雖然都不富裕,但也圖名聲,不過與實際利益比較起來包工頭阿隆也不在乎,畢竟李俊東又不承包工程,只要別的做包工程的人不超過他的捐款數就不好厚著臉皮來搶工程,所以他也不在乎。
笑說:“別人搶我名聲我還真不高興,但村裡有出息的年輕人捐款數額超過我,我就高興。”
對隆叔的這個態度,村裡人又是一片贊聲!
剛才大家都在討論這專案,被李俊東一句“上不封頂”的話一刺激,原來一些本來有些動心的村民就接了腔。
“上過報紙的大學生就是眼光不一樣,我信你李俊東,明天你打電話叫養殖公司的人帶合同過來,我也開一塊池田試試。”
“是啊,李俊東一看這氣度就是做大事的,跟著他看準的專案虧不了。”
“大家都搞,我也開一塊,要死大家一塊死!”
“阿來,你會不會說話,什麼要死大家一塊死,是大家一起發財一起奔小康好不好!”
籌款的場面一下子又變回了牛蛙推廣大會了,但現在跟原來不同了,每多一家養殖牛蛙李俊東就多捐100元。
自然算不得離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