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器乃鼎也。
可見老祭酒是覺得李鄲道這個人才華不錯。
但鼎的另一個身份是禮器。
三足為鼎,四足為尊。
鼎之三足,乃君臣民。
三者等長,方可久立,若分長短,便是容易傾斜歪倒。
夫子認為李鄲道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李鄲道開口道:“國器不敢當。”
“那夫子認為什麼是國器之德呢?”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夫子道:“國器之德必先忠國,愛民,孝悌,才可以才做國器。”
李鄲道點頭:“夫子說得不錯,這三點我都贊同。”
說罷笑道:“今日深有所得。”
祭酒詫異,我都準備好跟你論論道了,治治你這個槓精,沒想到你竟然說:“啊對,對,你說的都對。”
這叫祭酒不由得心中煩悶。
李鄲道問道:“若是不是貧道來問道閣下,而是一國之君主來問,祭酒會怎麼回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已。”祭酒道。
李鄲道問道:“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呢?”
祭酒聽聞,長嘆一聲:“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說罷就有些疲憊似的起身:“小友請便吧,若要體悟聖賢,多用些心便好。”
丫丫有些不明白這個老頭為何突然有些落寞。
疑惑問向李鄲道:“他怎麼了?”
“他雖然精神達到了崇高的境界,但是現在的社會並非其理想的聖王治世。”
“但他知道他所推行的理念,只是當權者的工具,他想要推行的仁德禮義,都會在統治者的宣揚下變了味道,而他卻無可奈何,甚至只能妥協。因此他才嘆息。”
李鄲道剛剛反問,若是自己不是一個道人,是代表君主來詢問,他會怎麼說。
祭酒說了君臣父子之說。
丫丫還不懂得這些打了機鋒隱語的東西。
李鄲道給孔子上了一柱香,又花錢買了一支經過孔廟賜福過的毛筆。
在旁邊書肆,給丫丫買了兩本她不愛看的書。
丫丫臉都苦了,偷偷拿了一本齊諧,一本搜神記。
覺得這個還可以啃啃看。
隨後便是離開了此處,並無入孔子世家拜會家主,或者入孔林,祭祀墳墓的想法。
只是帶著丫丫去了泰山。
泰山乃是中華神話之中,除卻崑崙山外,第一神山。
號稱五嶽獨尊。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神話故事也是極多的,蒿里鬼國,蒿里君,泰山山神,東嶽大帝,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乃至於泰山石敢當……
其中最著名的說法,便是“泰山封禪”,泰山山頂,乃是最接近“昊天”的地方。
在這裡說話,上天能聽到你的聲音。
自秦皇漢武之後,便穩固了人道神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