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電子部的一位領導說過,“一個外國公司加一箇中國公司,能打敗中國一個行業,真不知道還會有誰能做國產微機。”
此時電子打字機依然是首選的辦公機器,因為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還不流行, 電腦顯示屏上那個不斷閃爍的提示符―“C:”,實在叫人摸不著頭腦。
擁有“M2401電子打字機”的四通公司, 要比聯想風光得多。
而蘋果、惠普、IBM之類的電腦,雖然效能卓越,又有很高的工藝水平,但是畢竟太貴,並非是家庭使用者的首要選擇。
本來還以為聯想弄出一箇中國第一款“經濟型電腦”E系列,再加上一個神秘的1+1。
就能夠拜託從92年開始的困境。
然而,盤古一上來就直接將他們幹懵圈。
因為他們的“E系列”在銷售市場上的競爭力,就在於:價格,價格,還是價格!
這會兒的電腦差不多要3萬元一臺,可是聯想E系列的定價只要一萬六。
最具代表性的一款機型如下:
微機型號LX E3/40
處理器386DX/40
標準硬碟80/120/210MB
標準記憶體2MB/(32MB
標準軟碟機5.25英寸/1.2MB+3.5英寸/1.44MB
隨機軟體電腦小秘書和簡化聯想漢字系統,MS DOS5.0。
如果在沒有盤古之前,這樣的配置或許會讓無數人趨之若鶩。
然而,盤古的配置看上去卻比他們還要高。
微機型號 Alienware
處理器龍芯1號
標準硬碟772MB
標準記憶體32MB
標準軟碟機3.5英寸+1.44MB
隨機辦公軟體WPS,金山畫圖,音樂播放器,影音播放器,最主要的是全中文版的麒麟系統。
無論是 CPU效能還是其他方面都全部吊打聯想。
關鍵是那家公司只賣9999元,1萬元都不到的價格就能買到這麼一臺效能優越的電腦,只要是腦袋,正常的人都肯定想到要選哪家的產品。
而聯想為了壓縮成本,不但利用幾個相互競爭的供應商提供配件和組合件(鍵盤,磁碟,驅動器,滑鼠,來生產計算機,讓這些供應商相互競標,很大的批次來降低成本。
還重新尋找新的製造商,重新選材料,把包裝用的黃色硬紙和白色泡沫塑膠降到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