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方宏的想法相比。
陸集安感覺不知道怎麼形容自己對斯柯達的感官。
因為在去年的時候,為了實現桑塔納國產化,他只能把有限的財力、人力、物力,集中投向桑塔納轎車,才能確保投資力度。
使上海汽車工業贏得時間,贏出效益。
為此他不得不停產4噸載重車以及32噸載重礦用車,並且還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停產市場還看好的上海牌轎車。
可是沒想到斯柯達公司居然願意接手這些工廠。
甚至還以資金補貼的形式,用錢換走這些工廠,讓他得以換走老機器,上馬機器,快速接入桑塔納二期工程,使上海大眾如虎添翼。
此時的陸集安除了是桑塔納轎車國產化辦公室主任外,還是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總裁。
斯柯達同樣也是和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合資。
而中方的高層就是他。
蘇辰並沒有一攬子將所有的國產汽車品牌收購,成為一家民營汽車公司。
從一開始他就以外資的形式強勢進入。
斯柯達與上汽的合作跟大眾與上汽的合作如出一轍。
唯一不同的就是名字。
一個叫上海大眾,另外一個叫上海斯柯達。
但上海斯柯達的發展比上海大眾要更為離奇。
因為斯柯達直接送來一大幫的工程師,幫助中國工人進行零件國產化,而且也跟大眾一樣,專門成立一個國產化部,部里人員每天的工作只有一個:儘快實現斯柯達國產。
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斯柯達的絕大部分零部件終於實現本土生產,其中一部分由中國廠家負責配套,大部分則由200多家勞斯萊斯集團在世界各地的主要供應商提供。
再加上博世、西門子等企業早已在大眾的動員下來到中國設廠生產,為桑塔納提供配套。
但沒想到斯柯達也找上他們去生產配套零件。
然後大眾的人發現,好傢伙,這家勞斯萊斯集團怎麼跟自己玩的套路是一樣一樣的?
而且自己前腳剛挖來的供應商,後腳又變成斯柯達的供應商,怎麼看都有種他們種樹,斯柯達乘涼的感覺。
因為大眾和勞斯萊斯兩家公司的加持。
斯柯達和桑塔納的國產化非常順利。
另外勞斯萊斯集團還將太脫拉跟上海牌載重車合資成立重卡工廠,讓原本可能要停產的載重車和載重共用車重新獲得新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勞斯萊斯集團拯救這家公司。
但從另外一種意義來說,勞斯萊斯集團是要和大眾一爭在中國的市場。
據陸集安所瞭解到的情況。
勞斯萊斯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並不止這兩個,就連在京城和吉普合資的AMC同樣也是勞斯萊斯旗下的品牌。
也就是說,這家勞斯萊斯汽車集團已經在中國生產三種車型。
分別是越野車、家用轎車、重卡。
比大眾的桑塔納還要多兩種。
陸集安感覺到勞斯萊斯集團加快其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擴張速度,這讓他很不安,有可能大眾要被這家公司給乾死。
陸集安絕對約談一下勞斯萊斯的負責人。
但沒想到對方已經先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