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後一則訊息放出來:【盛世將於明日在香港舉辦鋰電池展覽會】。
而且這個訊息是由盛世控股總裁唐婉茹召開記者會,公佈出來的。
“明日的展覽會上,除了各種鋰電池形態外,我們還推出兩臺新能源汽車,同時,根據我們目前實驗室的資料,時速可以達到110公里每小時,續航時間360km,百公里加速5.8秒。”
“同時我們計劃推出電動貨車以及電動轎車,所展出的車型由盛世旗下的勞斯萊斯設計師親自操刀,絕對驚豔。”
“另外,這兩臺新能源汽車的晶片也是由我們的科研部設計,我們在車內搭載了人工智慧晶片,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新能源汽車這並不新鮮。
從20世紀初到1915年,美國的電動汽車年產量就已經達到5000輛,保有量達到5萬輛。
到20年代初,蒸汽汽車佔40%,電動汽車佔38%,內燃機汽車只佔22%,這絕對算是電動汽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而第二個黃金時代則是剛剛過去的70年代,美國賽百靈公司推出CitiCar車型,這款車看上去更像是一個酒心巧克力,或者說是一個粽子。
它的最高時速71公里,續航里程80公里,成為當時美國電動汽車的銷售冠軍。
1974年到1977年,賽百靈一共生產四千多輛Citicar汽車,創造了量產電動汽車的歷史新高。
不提福特早些年的電動車,這款車絕對可以被視為實用量產電動車的祖宗,談資論輩的話特斯拉都得叫它爺爺。
這個訊息給普通人的感覺就是,這東西總算是要在大家的面前展露出來了,要不然聽了這麼久的牛逼還不知道是個啥玩意。
而對同級別的企業來說,則如同盛世發射衛星一樣,滿腦袋都是:這家公司又在搞什麼東西?
本來大家還一塊兒好好的玩房地產,開商店,可現在盛世玩的東西簡直是越來越看不懂。
又是鋰電池,又是電動車,還搞出個什麼人工智慧來。
盡整些別人看不明白的玩意兒。
但事實上,人工智慧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玩意,早在1963年,MIT,也就是麻省理工從美國政府得到一筆22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研究機器輔助識別。
1964年至1966年期間,就打造出史上第一個聊天機器人“Eliza”。
“Eliza”是以MADSLIP程式語言編寫,並且在36位元架構的IBM7094大型電腦上運作,所有程式程式碼約在200行左右。
執行過程中,“Eliza”會透過分析所輸入文字內容,並且將特定字句重組,變成全新字句組合。
而且經過這麼二十幾年的研究,這個技術雖然還沒達到再過幾十年那種牛逼的程度,但已經具備了該有的基本形態。
另外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花費8年時間,研發出一套名叫ALVINN的無人駕駛系統,並用在NAVLAB貨車上。
在今年,這部車從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到加州聖地亞哥行駛2797英里,成功實現自動駕駛,成為自動駕駛的祖師爺。
雖然它的技術站在未來來看,非常非常原始,但它卻證明自動駕駛是可以實現。
大亨們的腦袋充滿了問號。
盛世這是要走向高科技行業?
在這些人的一頭霧水中,蘇辰帶著剛來到香港的徐智一起前往清水灣的一棟別墅面前。
“這房子你的。”蘇辰把鑰匙丟給徐智。
現在的徐智不差錢,想要買房子當然可以買得起,不過這是蘇辰送他的禮物。
當年,蘇辰用一句‘我推測蘇聯可能要解體’,把徐智和趙東來一行人忽悠住,而且還讓趙東來帶人前往蘇聯。
主要原因只有一個,他想要看看在那麼一個顯得莫名其妙,極度不靠譜的指令下,徐智等人還會不會聽自己的話。
結果讓他很滿意,也很慶幸找到這麼一幫靠譜的人。
徐智接過鑰匙,笑著道:“這我可就不客氣了,不過有件事我得跟你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