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關係,他在‘布魯斯威克號’上謀到了一個船醫助手的職位。
船醫助手算不上收入豐厚,但職員的工資並不是關鍵所在,特許夾帶的私貨才是真正收入的來源。
東印度公司貿易船上的船長、船員、船醫、船醫助手,均可按等級帶上若干噸位的私貨獲利自肥,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和通行的做法。
3月30日,倫敦霧氣瀰漫,天氣乍暖還寒。三艘東印度公司的大帆船展開前往中國的漫長旅程。
當渣甸啟程前往廣州的時候,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多年以後他和馬地臣等人會以經營非法的鴉片貿易為榮。
並把廣州攪得雞犬不寧,能讓強大的大清帝國變成為一個孱弱的「東亞.病夫」。
1832年7月1日,威廉·渣甸和詹姆士·馬地臣在中國廣州正式成立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主要從事鴉片及茶葉的買賣。
林則徐在1839年實行禁菸時,恰和的創辦人威廉·渣甸親自在倫敦遊說英國政府與滿清開戰,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
鴉.片戰爭爆發後,怡和洋行於1842年將總公司從廣州遷至香港。
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競爭對手包括沙遜洋行等其它貿易公司。
1872年以後怡和洋行放棄對華鴉片貿易,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
恰和除在1876年在上海興建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還安裝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裝置,所以,這些老牌英資在中國賺了數不清的血汗錢。
自從撒切爾夫人在北京摔了一跤,這些老牌的英資就開始從香港撤退。
但誰也沒想到這家已經在中國發展一百多年時間的英資,居然會被一個新興華資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
金庸先生專門為今天的頭條新聞撰稿——《一個時代的更替》。
這個訊息讓被英資搞得把星光行轉給置地的霍老闆也狠狠高興一把。
星光行從落成招租開始,就遭到港府以及美麗國駐港領事館的各種打壓。
最後,他不得不把這棟新大廈低價轉讓給趁火打劫的置地公司。
而霍家為了自保,也淡出香港的商業經營。
只是他同樣也想不到盛世到底是從哪籌到這麼多現金流。
而李黃瓜則鬱悶得不行,本來他也盯上這家公司,但他選擇暫時觀望,結果置地就這麼被易主。
置地公司是一個包括地產零售食品酒店等龐大業務的大規模集團公司,這其中最讓人垂涎的資產,自然是置地公司位於中環的一大批優質商業大廈。
如果他選擇和盛世聯手,說不定也能跟著瓜分戰利品,但這世上沒有如果。
盛世這次也沒有選擇和任何人聯手,所以置地全部淪為盛世的產業,讓其他人眼饞。
所有的媒體都對這次的收購大書特書,從各種刁鑽的角度去解讀這次的收購,最能讓民眾接受的是:盛世這個新興華資已經是香港龍頭企業。
扛起華資收購英資的大旗。
絕對算得上是英雄般的存在。
儘管怡和系在香港還有兩家上市公司,怡和控股與怡和證券,而兩家的市值加在一起,能有差不多百億港幣。
但是整個怡和系在香港最核心最優質的資產,幾乎都在置地公司之中。
在失去置地公司之後,怡和集團已經淪落為一家平庸的公司。
同樣,凱瑟克家族對怡和控股公司的控制力也搖搖欲墜。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盛世會就此停手時,沒想到怡和又突然公佈一條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