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六六一 無慾常教心似水(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六一 無慾常教心似水(1) (1 / 2)

朱慈烺並不擔心狼兵到了安南之後擾民的問題。趣*讀/屋

如果說黎利反明是因為明朝壓迫太甚,那又如何解釋後世的越南*呢?

後世中華幫助越南抗法抗美,勒緊了褲腰帶支援糧食武器、培養越南軍官,最終得到的是什麼呢?

如果佈施恩義得不到友誼,那還不如加大壓力,讓他們徹底不敢反抗,甚至再也不能反抗。

“廣西與安南從風土人情而言十分相似,或許本就有強者為尊的規矩。”朱慈烺斟酌用詞道:“還是以他們的方式解決比較好,狼將成大用倒是可以作為羅玉昆的佐貳官,負責東南線作戰。”

吳甡頜首表示瞭解。

大明首輔雖然在權力上大於唐宋的宰相,但名不正則言不順,大明終究沒有宰相,所以即便用兵這樣的國家大事,吳甡也只能建議,不能干涉。尤其是如今大都督府態度強硬,內閣更沒有干涉的立場。

北宋雍熙北伐,宋太宗與樞密院單獨決策,將宰相李昉撇開一旁,結果引起了朝臣的集體反對,李昉也因此辭職抗議。宋太宗雖然仍舊執意進行了雍熙北伐,但結果卻是慘敗,不得不承認錯誤。

這就是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禮絕百僚的宰相。

內閣首輔說到底只是個政治顧問、秘書的集合體,能夠有今日的權勢已經是歷代內閣大臣們的篡權結果,需要有極大的自知之明,才能將這種制度鞏固延續下去。所以吳甡有時候甚至覺得張四維、申時行等奉命閣老所作出的貢獻更大於夏言、張居正那樣權傾一時的權相。

從文華殿問對出來,吳甡突然覺得大明不知不覺中變得功利了。凡是隻要有好處就上,沒有好處就鬧。嘉靖之前堅守“道義”的“士人”都去了哪裡?難道真是被世廟的板子打光了麼?

從世廟至今也近百年了啊!怎麼國家養士反倒越養越少呢?

吳甡踩在宮中的金磚上,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職房。

職房的地磚下已經燒起了火。整個房間帶著暖意。

九月間的京師對吳甡這個年紀而言已經很冷了,還好皇帝陛下在辦公條件上從未苛待過臣屬。

吳甡拿起桌上的公文,目光一掃就從制式統一的文字中挑出一本,正是國子監請求增加經費的奏疏。相比現在轟轟烈烈的大學、學堂。國子監就像是個被拋棄的孩子。每年撥給國子監的經費少得可憐。

別說跟經世大學、杏林大學、武備大學、海軍大學這樣的“嫡親兒子”比。就連京師講武堂這樣鄉學級別的學校,拿到的撥款也比國子監多。

以前國子監還可以賣監生名額。現在大家發現新學出來的學子更容易當官,尤其是考法政學院或者行政學院,出來穩穩當當就是個官員。如果抱負大些的,還可以去新拓地擔當主官。若在海西那樣的蠻荒之地。出仕就是個知府。

從隆景元年開始正式衡定的民爵也漸漸普及,只要納稅額度高,就能獲得子、男之爵,形同貴戚。就算納不了那麼高的稅,當兵、做工、乃至務農,男人只要有正經營生,女子只要嫁得夫婿。就能拿到“公士”的頭銜。

這公士雖然沒有免稅的優待,但卻能在大明境內暢行無阻、見官不拜。還可以不以“小人”自稱,更能夠合法穿著綾羅綢緞。若是放在嘉靖朝之前,這就是個不完全版的生員啊!

真正的生員也只不過比公士多免了二石稅糧罷了。

這種情況之下。用不了多久,別說沒人參加科舉,就是看四書五經等等元典的人恐怕都不多了。

當年漢武帝並未禁燬百家,但因為只有儒生能夠做官,所以諸子盡皆湮沒。這正是董仲舒以“獨尊儒術”達到了“罷黜百家”的目的。

如今皇帝陛下也沒有廢科舉,只是偏心新學,這正是以“廣尊諸子”來“罷黜儒教”,可惜世人眼中只有功名利祿,也跟著紛紛入彀。

——這個世道果然是笨蛋比雞蛋還多!

吳甡看到案頭放著的兩個雞蛋,這是司務送來的早點,他吃不了放著的。

“國子監本國朝立學選官之本,如今各序癢獻才選能後來居上,豈不令公等羞慚?一味貪求國帑,而不知自新新民,豈非本末倒置?望太學諸公申序癢本義,本國學正宗,選賢與能,有益家國,而經費自當稟足也!”

吳甡提筆寫下票擬,貼在了題奏上。

內閣雖然以首輔為尊,但每個閣臣都有資格直接將票擬送入宮中。只是百年磨合最終造就了“內閣民主”,哪怕首輔都不能不打招呼就直接遞進票擬,而各閣臣對其他閣老的票擬也都有建議修改的權力。

當然,夏言、嚴嵩、高拱、張居正這類權相併不在此例,但他們無一得以善終,故而成了後來閣老首輔的反面教材。

吳甡的這幾句話寫得十分公道,而且是站在新學的立場上貶斥國子監。如今朝中小官書吏多是新學出身,佔據了朝官大半,所以這種話即便傳出去引起小部分人的不滿,但終究還是能夠得到廣泛輿論支援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