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六零九 倚劍東冥勢獨雄(10)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零九 倚劍東冥勢獨雄(10) (1 / 2)

“上面的意思是,凡參加了四夷館試的外邦學子,只給三等考評,盡皆錄用。趣*讀/屋”黃睿雪坐在主座上,召開司內會議。現在文教清吏司的管轄權越來越大,只要關於考試和學校的事就能送到她手上來。

吳甡作為首輔,當然不可能每天來禮部坐堂,整個部務都落在了黃睿雪肩頭。

司裡職權大了,人手自然也需要擴張,以至於一個司開會就得借大堂,即便如此還坐得滿滿登登。

“黃主事,咱們這邊好說話,但如果日後吏部給出‘才不堪用’的評語,咱們的考成也要拉下去的。”一個操著南方口音的文吏語帶幽怨,暗道女官都太好說話,上頭說什麼就是什麼,絲毫不知道為自己的權益爭取一番。

這的確是女官的通病,更體諒大局而不介意犧牲自己。

不過這次卻是某些人多慮了。

“這回不出分數。”黃睿雪道:“只分優等,合格,尚需努力三類。正是吏部那邊的要求,有備案的。尚需努力那一類的外邦考生,日後出現問題不算咱們的過失。”

底下抱怨的聲音這才杜絕。

吏部這麼做當然是有其原因的。非但京師四夷館的考試如此,浙江、福建、兩廣等地的四夷館一樣拿到了吏部的文移。主要原因是濟州、臺灣、遼東三地的官吏實在難以湊齊。吏部銓選名單幾乎都空了,卻還是不夠用。

反正都是抄抄寫寫的工作,讓琉球人去臺灣、朝鮮人去遼東,異地治理,既可以培養人力,又無關大局痛癢。

惟獨濟州島上漢官的比例最重。

為了鞏固統治。島上朝鮮人連書吏都不能擔當,最多做做工頭和翻譯。從官員到吏員,統統從大明本土調派。因為同樣是化外之地,又地處孤島,面對倭寇,濟州官員的在正常薪俸之外還有額外的“海島津貼”。日後也可能推廣到臺灣和海南等島嶼。

金鵬圖拿到了“尚需努力”的考試憑證。聽說是最後一等,大約是明人婉約的說法。他反倒因此鬆了口氣,以為自己可以安然地居住在北京了。誰知吏部很快就追了一份委任狀來,委任他去遼東海州縣城擔任書吏。

這還不如去濟州島呢!

金鵬圖很想逃避不去,但在大明這個官本位社會,官吏非但是一個特權階級,同時也是一種對國家的服務。凡是不理會吏部徵辟的人,要麼有本事在家當一輩子的宅男,若是被抓到逃避服務。仍舊還是去那些地方,但就不是當官了。

至於濟州島上的三位民政主官,卻是從一個地方選出來的。

蘇州。

首先濟州島正對江浙,所以直接選派南官比較方便。

其次,蘇州崑山縣的吳蓀菖因為糧倉一案,表現出了忠貞和廉潔的優秀品格,應當受到嘉獎。但吏部反對尚未考滿就直接升遷,這不是用人之道。正好濟州需要一個知州。對於吳蓀菖而言是連升三級,只是在海外罷了。

濟州可不是散州。而是與府並行的直隸州,下轄大靜和旌義兩個縣,知州為從五品品秩,考滿回來便可以直接去布政使司任職了。

吳蓀菖原本官癮並不大,但經歷了濟留倉一案之後,才發現在大明做官。品秩太低實在太危險。而且適逢明主,正是一展抱負的時代,何妨拼搏一番,看看能走多遠。於是他硬是忍著暈船的痛苦,也接下了濟州知州的委任。

充當他手下兩個縣官的也不是外人。正是當日與他同舟共濟的魯瑋、楊祥。這兩人年不足弱冠,已經當上了從七品的一縣正堂,可謂春風得意。

更讓吳蓀菖得意的是,前往濟州的海船是浙江水師遠航日本的大號福船。船大在海面上自然平穩,使得吳蓀菖的暈船病都輕了許多。而且從崇明出海到濟州,航程比天津到崇明還短,受的苦也就少得多了。

隨行而去的還有浙江水師的三十艘戰船,以及海軍大學學員操縱的二十艘教學船,看上去也是浩浩蕩蕩。三十艘戰船上還有一千新兵,五百講武堂出身計程車官生,以及一百名武備大學的新軍官。

他們將歸屬於都陳德麾下,成為組建朝鮮師的骨幹。

朝鮮國王李淏則收到了一封斥責文書,責怪朝鮮國內不修兵備,導致海寇霸佔島嶼,禍亂沿海。如今大明提起大軍,替朝鮮掃清了搶佔濟州島的海寇,但是為了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種勞民傷財之事,濟州島以及朝鮮海域的其他外島防禦,還是交給大明來處理。

李淏莫名其妙丟了一干海島,心中自然很不高興。他想起光海君時代對大明的牴觸,以及他哥哥昭顯世子曾經對大明的不屑,認為朝鮮可以成為一個獨立於明、清兩國的第三方勢力……

理想雖然是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根本不可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