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六零六 倚劍東冥勢獨雄(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零六 倚劍東冥勢獨雄(7) (1 / 2)

林在中回到景福宮,將魏雲態度變化的原因告訴了李淏。趣*讀/屋

李淏大為懊惱,直拍著自己的大腿道:“竟然是為了這事。大明要在江華島上駐軍,又肯自備糧秣,這於我東是天大的好事啊,焉有不許之理?先王在時就與領議政在協商此事,寡人豈有不遵之心?快快告知大明天使,這純屬誤會,只要冊立寡人為王,必當立約讓地。”

在這個時代,國土概念還十分淡薄。許多邊塞之地,只因為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說棄也就棄了。後人固然知道那些荒山裡也藏了寶藏,但時人卻不知道。就算朱慈烺知道,以大明的技術手段卻無法勘探、開挖,所以說服力也不強。

至於戰略要地,更是普遍缺乏這個概念,江華島對於朝鮮而言不過是第五大島,並沒有人覺得大明在漢陽門口駐兵有什麼不妥,反倒還能增添安全感。

以冊立國王交換江華島,實在是明、朝兩國的共同意願。

大明卻已經不是原本的那位“慈父”了。

駐兵江華島只是控制朝鮮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將昭顯世子僅存的兒子石堅賜名“檜”,封慶善君,護送到江華島進行保護。雖然李淏如願以償得到了朝鮮國王的爵位,但這李檜的存在卻是讓人如鯁在喉,如芒刺在背。

只要大明願意,隨時都可以給李檜更合法的大義,讓他成為朝鮮國君。

崇禎二十二年六月,陳德正式在江華島開設朝鮮總兵府,五百明軍分乘兩船到了江華島駐防。李淏也如願以償,得到了大明承認他為朝鮮國王的封誥。

之前與陳德一同入朝的文職官員並沒有遷到江華島,而是仍舊留在漢陽。越來越多的大明生員跨海到了江華島。然後奔赴漢陽,旋即分散前往朝鮮八道,宣講儒學,為朝鮮的文治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然,是用漢語。

精通漢語的兩班貴族和中人子弟,則可以在漢陽參加大明的科舉。然後進入大明吏部銓選,前往大明為官。他們的官職一般在八、九品上下,任職地點則在首善之區的順天府。其他人若是有朝鮮的功名,則只要透過漢語口語考試,一樣可以獲得去大明做官的資格。

此規定出臺之後,朝鮮士子爭相奔走,當年就有三十餘人透過了漢語口語考試,獲得了前往大明為官的資格。

……

“順天府的舉子尚且不能在順天府為官吏,如此是否太優待朝鮮人了。”崇禎用早膳的時候看了報紙。發現最近的問題主要是圍繞在朝鮮官的任用上。有吏部官員匿名在《京師快報》上發表文章,揭露了“優先選派朝鮮籍官員”的吏部潛規則,引發了許多爭論。

這也說明朱慈烺一直在鼓吹的民族國家的確有些成效。

“都是些小小文吏,順天府的舉人肯做麼?”朱慈烺回到。

大明現在的人才選用制度已經走上了雙軌制。

一方面有傳統的科舉,仍舊以四書五經為底本。生員出任教諭等教育官員,舉人則可以為州縣的佐官,到了進士才有可能授予州縣正堂官。在此之前,當然少不了三個月的行政學院進修。讓他們知道自己上任之後該幹什麼。

另一方面則是蒙學、鄉學、大學三級新學畢業的學生,他們無須參加科舉一樣可以授予官職。在鄉學層面與生員基本持平。大學畢業生則根據學校等級和個人成績與舉人、進士相類。

一般來說,天資過人,能在二十上下考中進士的天才,參加科舉能夠更早出仕。而資質一般,靠時間積累漸漸成事者,進新學體系更有保障。

因此還帶來了兩種軌道的交錯。那就是以舉人、生員身份學習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報考鄉學、大學。這樣成功率更高。尤其現在的數學、物理體系都還很簡陋,化學更處於萌芽階段,所以補課的難度並不高於參加會試。

這種情況之下,舉人當然不會甘心做個小小文吏。誰都希望自己的仕途起點能夠高一些。

朱慈烺又道:“其實他們就是不願意看到自家的菜被人碰而已,仍舊存了華夷內外的念頭。”

“這也是人之常情。”崇禎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結。他其實更喜歡看到朝鮮人來當官,因為這種外國人當官的情況只在大唐發生過,是國家強盛,哺育四夷的表徵。更何況不過是幾個吏目,擱幾年前根本不算官員,有什麼好計較的。

朱慈烺卻是在想,從目前收集的情報來看,朝鮮的漢化程度已經極高了,在大明有意識的文化輸出之後,恐怕再過十年就連官話都能通行。那時候跟大明國土能有什麼不一樣?現在排斥朝鮮的人,實在是太過狹隘。

正想著,崇禎突然抬頭道:“慈烺,你不會是存了收復漢四郡的念頭吧。”

西漢時,劉邦的老鄉燕王盧綰叛變,其部將衛滿率兵進入朝鮮,滅了箕子朝鮮的第四十代國君,建立衛滿朝鮮。衛氏朝鮮三代而亡,武帝元封三年,在衛氏朝鮮的故土上設立了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轄地囊括了朱慈烺前世朝鮮全境,以及韓國北部土地。

漢四郡持續到西晉永嘉七年,被崛起的高句麗國吞併,至此結束了華夏對朝鮮的直接統治。

朱慈烺的手指跳動了一下,誠實道:“兒臣從未有過這個念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