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四零二 忽聞羽檄傳來急(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零二 忽聞羽檄傳來急(二) (1 / 2)

朱慈烺接到宋弘業和左守義的密報之後,終於意識到這個時代的特種作戰還是過於簡陋。

不同於後世特種部隊可以堆積火力,現在的武器技術決定了人少火力必然弱這一侷限。

所以左守義這麼長時間的訓練,結果只能在野外下下冷刀子,這多少與設想中的

“外科手術似精準斬首”大相徑庭。不過,如果能夠把握機會,破壞清軍的後勤系統,適時發起反攻,肯定能收到極好效果。

朱慈烺給宋弘業的回覆只有四個字:“注意安全。”後勤對前線的影響有一定的延遲滯後。

比如按照明軍的後勤制度,如果被人斷了後路糧道,前方軍隊的存糧也夠吃半個月的。

只要能在五天內重新取得糧道的控制權,幾乎不會受到明顯影響。然而明軍的後勤體系是朱慈烺根據現代物流理論進行改進的,以多點續存、就近轉運,取代了屯糧一地的舊式思維。

如果洪承疇沒有吸取松山之敗的教訓,仍舊將大軍糧食屯在一處,其結果別說支援半個月,只要訊息一經洩露,軍心立刻就會動搖。

洪承疇的確沒有想過分散屯糧這種方式,他吸取教訓的辦法是派了更多計程車兵保護糧臺。

這種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選擇,一方面是合適的屯糧地難找,另一方面是多個屯糧地就需要更多計程車兵分散保護,在傳統兵家看來是浪費兵力的愚蠢行為。

如果從人力資源角度分析,屯糧點多了之後,負責人的等級也就下降了。

誰都不敢相信一個把總能夠和副將具有一樣的能力和責任心。東宮的條例化建設將這個問題消弭於無形。

無論是少尉還是少將,無論他們的自發責任心有什麼區別,都必須要嚴格遵照條例辦事。

事實上。朱慈烺只需要聽話守規矩的人,至於是否具有高度責任心,這屬於錦上添花的範疇。

崇禎十八年七月十八日,真定行轅召開軍議。大都督府四總部和近衛第一師、近衛第二營的參謀們都到會討論,最終決定在十八年八月發動夏季攻勢。

戰略目標是收復保定府和天津衛,徹底粉碎清軍天保防線。之所以朱慈烺此時敢一反常態,做出如此大的動作,是因為這場戰爭有兩個點已經被撬動了。

首先是吳三桂在孔有德

“投降”之後,對於是否繼續給清廷賣命有了懷疑。相比大明罪人孔有德,吳三桂簡直就是個愛國青年。

他無非就是放了清軍入關。但那時候主要敵人是闖逆,最多算是決策失誤,被狡猾的建奴欺騙,並不能算是賣國投敵。

入關之後,吳三桂一直與闖逆作戰,拒絕與朝廷官兵對抗。這也是總所周知,所以只要買通言論,未嘗不能減罪。

吳三桂最初以為清軍兵強,席捲天下易如反掌。如今看來,清軍其實也強不到哪裡去,相比明朝源源不斷提供的國力支援,清軍根本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照吳三桂看來。入關之後三到六個月內如果無法打到江南,就應該主動退出關去,休養生息,圖謀再來。

而滿清權貴就像是咬到了肉的狼犬,死活不肯鬆口,其結果就很難說了。

“本王在關外時,曾聽說過一個故事。”吳三桂坐在軍中大帳,座下十餘將校,都是吳家的老人,也是廣寧軍的骨幹。

“有個屠夫晚上回家。路過一片樹林,覺得很累,就將沒賣完的肉用鐵鉤掛在了樹上,打算明日一早取了再去城中叫賣。”吳三桂緩聲道:“誰知他第二天早上來了一看,樹上哪裡掛的是肉?分明是一匹狼。”

“原來那狼被肉氣引了過來。跳起來吃肉,卻不想被鉤子釣住了嘴巴,肉沒吃著,反倒給那屠夫送去一張好皮。”吳三桂說完,自己先笑了。

看到王爺發笑,眾將紛紛跟著捧場,心中已經如同明鏡一般。當初的大明就像是那個愚蠢懶惰的屠夫,輕易地將國寶掛在了樹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