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火銃的產能在這個時代,對付滿清和李自成是絕對足夠的,這是基於國家綜合國力而帶來的碾壓。
三百年大明,絕不是野人和流寇能夠比擬的。關鍵還是人。即便是再好的武器,也得有人會用。
如果只是教會士兵用火銃,只需要半個月的集中訓練就夠了,一共十八個分解動作,再笨的人都能學會。
然而要想讓這些士兵學會列陣、變陣、服從鼓號,能夠在陣前面對敵軍的弓箭和戰馬不亂陣,這就需要長達兩個月的新兵訓練。
在這兩個月中,訓導官會每天給這些原本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灌輸榮譽、紀律和尊嚴,就像是栽培莊稼時施與的陽光、肥料和水。
這個成長過程絕非一蹴而就,而且絕不能拔苗助長。
“至於騎兵,在收復河套之前,基本是不可能大批次配備部隊的。”朱慈烺道:“不過火銃手的話,我倒是有個想法。現在咱們缺的是合格的兵,而非火銃,所以想要火銃兵的營伍,允許他們從老兵中挑選一批出來,進行火銃訓練。每期的訓練時間為十天,能學會就配銃,學不會就算了。”每五天就有足夠裝配一個司的火銃送到位於濟南的軍資倉庫。
在山東收羅了大量的煙火作坊之後,技術工人得以補充,火藥的產量和質量也在平緩上升。
這都為明軍進入火器時代奠定了物質基礎。
“臣這就向各部訓練參謀發放火器操典。”尤世威又道:“殿下,真滄防線中段戰備壓力較大,是否調派騎兵營前往支援?”
“可。”朱慈烺旋即又問道:“羅玉昆到哪裡了?”
“遊擊營第三千總部已經逼近陝縣,戰報應該在這兩日間便能送來。”尤世威指了指沙盤上接近潼關的一個縣城,陝縣,也是河南與山陝的交界處。
尤世威繼續道:“羅玉昆所率遊擊營第一、二千總部已經收復南陽城廂,開始圍城,不日便要攻城。”
“闖逆和左鎮有什麼反應?”朱慈烺問道。
“最近得到的情報:原降闖總兵白廣恩、馬科,陣前倒戈。投降東虜,獻出沿河要塞,使得吳三桂順利渡河。
“闖逆李錦,以前名叫李過的那個,於十二月初六日與吳三桂所部在延長縣大戰整日,最終不敵,北撤到了延川東北的永寧關。吳三桂率部直逼延安。其後東虜三順王部也相繼進入陝中州縣。闖逆大軍如今在西安未動,不知部署。”
“吳三桂和那遼東三礦徒等於是攔腰將陝西一切為二了,就不怕被闖逆南北夾擊麼?”朱慈烺看著沙盤上的形勢,吳三桂固然成功捅進了陝西的中腹,但北有李錦、高一功,南有闖逆主力。
若是站不住腳就會被兩廂夾擊。
“東虜主力是走關外?”朱慈烺突然反應過來:“豪格他們怎麼走的?”
“現在還沒確切訊息。”尤世威道:“不過有極大可能是直接從關外行軍,裹脅沿途的蒙古人,從榆林衛寇邊而入。”
“如此一來,高一功和李過就算想南下,也要考慮自己後背了。”朱慈烺道:“現在北有虜兵,南有官兵,李自成怎麼走?”……
“朕怎麼走!”李自成身穿龍袍。手持長劍,在秦王宮中憤憤疾行。吳三桂插入延安之後,正是切斷了闖軍南北呼應。
而官兵在陝州、南陽的攻勢,正是截斷了陝西到湖廣的通路。且不說後路被斷,就連湖廣過來的糧道都斷了!
“白旺那個蠢貨!七八萬人滅不了左良玉不說,竟然被五千人打得求援!”李自成長劍虛劈,好像恨不得手刃白旺,一笑心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