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到了二姨家,先拿出了銀子,算是還了上次借米的本息,也總算讓姨媽、姨父臉上的寒意消散。她說明來意,最後強調道:“如今我家男人可是在為太子做事。”
吳家子所在的火藥鋪是京師聞名的大鋪子,有一套《忠義水滸》煙花鎮店。那煙花能在空中爆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像,盡是水滸人物,一共一百零八位。每炮要五兩銀子,全套打折下來五百兩,只有真正一擲千金的豪門大戶才捨得花這個錢。
然而京師之中,百色人等都不缺,各地豪門大戶齊聚,五百兩算什麼?五千兩都不過是他們一席酒筵的花費罷了。故而這家火藥鋪生意極其興隆,給夥計、學徒的待遇也好,即便想進去打雜也得討些人面。
另一方面卻是東宮太子,若是跟了太子,那就是吃皇糧的人了。
吳家人左思右想,既不捨得每月一兩銀子的高薪工作,又不捨得去吃皇糧的機會。
劉氏見二姨姨父如此不爽利,敲著邊鼓道:“目今我男人的叔父是太子身邊的大伴當,嚇,那個氣派,嘖嘖,真是不知道怎麼說才好。他提攜我男人管了安民廠,一個月就五兩銀子!太子還時常來廠裡走動,哪一次不跟我家男人說話?”
“姑爺是出息了。”劉氏二姨口不隨心地讚了一句。
“我也是顧念著姨父姨媽對我家照顧,才來多說一句。”劉氏道:“太子顯然是極看重這火藥的,聽說翻過年去就要把京師的火藥鋪子都盤下來吶。那是太子呀!皇帝的大兒子!他要想幹什麼還不是嘴皮子翻一翻的事?若是跟太子跟得早些,說不定表弟轉回去就是個掌櫃呢!”
劉氏這一番話說得虛虛實實,又無從核對。萬一明年太子這邊沒什麼動靜,反正人已經騙出來了,難道還能回去不成?再說了,無非就是工錢的事,男人手裡有權,給自己表弟開高些又有什麼不行的?
劉氏二姨垂頭想了想,覺得這甥女說得有理,望向丈夫,道:“當家的,你說呢?”
吳家男人仍舊是舉棋不定,道:“這事,我看還是先問問不成的意思,到時候再給姑爺回話吧。”
劉氏見一時難以說動,也只得點頭道:“那可要快些,若是拖延了,廠裡好的缺可就都沒了。”
吳家人想想也是這個道理,連連點頭,當夜就要將兒子叫回來。
吳家兒子名叫“不成”,配上他的姓氏,便是“無不成”,是個很吉利的名字。許是沾了這名字的光,吳不成還真是一番風順,做什麼成什麼,二十出頭年紀就已經出師,在火藥鋪裡有了職位,每月一兩銀子的工錢。
師傅早就和他私下裡說了,明年若是在臨清開分店,就舉薦他過去當個三掌櫃,這可是莫大的信任。照著這個速度,說不定四十歲之前就能成為一店的掌櫃了,可謂年輕有為。
吳不成回到家裡,聽了父母的轉述,心中卻另有計較。他身在市井之中,各種流言都聽得不少。太子是太微星君,日後肯定要升紫微星的神人,照理說皇明這天下沒人比他更有勢力了。然而現在國家事事不順,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京師市井中多有“變天”之說,老人也說這天下恐怕要改姓了。
這時候還跟著太子混,那是想當忠臣麼?
吳不成沒來由得感覺脖頸一涼,心裡大鼓重重錘了兩下,暗道:“做忠臣可是要掉腦袋的事啊!”
“還是跟表姐說算了吧,”吳不成道,“我到底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萬一壞了姐夫的差事就不好了。”
吳家夫婦不知道兒子的真心盤算,勸道:“這點上倒是不用擔心,你姐夫的叔父是太子身邊的大紅人,就算真辦砸了也不會有多大事。”
“火藥的事可說不準,弄不好就炸了,王恭廠那次,還有新廠那次,不都是裡面的人辦砸了事麼?死了多少人吶!”吳不成一張臉都皺了起來,故意嚇唬爹孃。他又道:“而且官家人是最不講究規矩的,萬一別人連累兒子送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