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絲毫不知道自己在民間的名聲如此之大,竟然可以掛門上辟邪,掛床頭……嗯,這個時代不需要避孕。
他見到劉維的時候,十分罕見地產生了搖擺不定的心思。
劉維就是劉若愚的侄子,的確生得人高馬大,十分搶眼地顯示出劉家軍戶的血緣遺傳。性格也的確內相,若是以卡特爾十六性人格來分析,他在情緒穩定性和有恆性上表現得十分突出。
這樣的人如果是在工業企業的,負責安全問題是十分合適的,但如果要執掌一個國家級戰略大廠,恐怕在能力上會有很大的欠缺。
這人連字都不認識。
朱慈烺與劉維交談幾句,承認劉若愚說得沒錯,但也產生了新的顧慮。
“可以派些內監給他當副職。”劉若愚對於侄兒不識字也的確有些面情上過不去,獻策道。
“可。”朱慈烺點了點頭:“也不用副職,就以‘秘書’為職名派兩個過去。你去給他調,火藥廠的安全規章必須要先執行起來。再調一個局的東宮侍衛去保護火藥廠。對了,殺了陳嘉寶那個局的百總還在待罪?”
“回殿下,正是。”劉若愚應道。
“那就將他調過去。”朱慈烺道。
“殿下,”劉若愚壓低了聲音,“那個百總也是殺伐果斷之人,只是派去保護安民廠,是否會有些大材小用?”
“你覺得這是罷黜閒置麼?”朱慈烺搖了搖頭:“戚武毅的書還是要多讀一些啊。”
劉若愚知道太子另有深意,自己又的確不知軍事,至於用人上面,這位太子的確還不曾有過明顯的失人,姑且靜觀以後吧。
朱慈烺所指的卻是戚家軍中的火器編制。
戚家軍雖然是戚繼光一手帶出來的強軍,但是東南剿倭與薊鎮禦寇完全是兩種戰爭形態,戚家軍也鮮明地分成了兩個階段。
在東南時代,因為戚繼光的地位所限,以及倭寇多以小股騷擾為主,故而戚家軍的編制較小。到了薊鎮,蒙古鐵騎如同狼群,一群群地大掠邊境,而且那時候的戚繼光已經是大明棟樑,故而戚家軍的編制較大。
可以說,一直到了北方,戚家軍才算真正成形。從戚氏兵書中可以看出戚繼光對火器的重視程度,步營火器配置率高達五成,輜重營的火器配置率更是高達六成。以高強度重火力打擊對手,防禦城池,可以說是戚家軍的建軍思路。
然而後來明軍的火器一日比一日糟糕。以至於後來轉變成為關寧鐵騎的戚家軍,也漸漸放棄了火器傳統。這種退步的原因貫穿了從火藥製造、火器生產、士兵操練、臨陣心理各個環節。
為了中飽私囊,火藥局首先就偷偷改變了火藥配方,以次充好,以至於火藥威力不足。
其次是火器生產,缺乏質量管理機制,時常有炸膛之事發生,使得士兵畏懼火器甚於敵人。
再有便是士兵操練。
戚家軍的操練已經成為了制度化,兵士對於自己的武器瞭解程度較高。而後來的明軍將操練視作過場,從三日一操到五日一操,乃是十日一操,再到上官檢閱方才操練,最後成了上官即便來檢閱也不操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