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沒有一點辦法了?”劉新問道。
“辦法倒是有。”田豐回答。
“快快說來聽聽。”劉新又道,眾將頓時皆打起精神,洗耳恭聽。
“這幾日我們幾人也商議了一番,多日對峙可以看出來袁譚軍並沒有主動進攻我軍的意圖,那麼他必定是想耗在這裡,把我軍擋在河間國。我軍若是想突破袁譚軍的防線,尋常的辦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唯有兵出奇策才行。”田豐看了看董昭和沮授二人之後又繼續說道:“所以我們以為不如派遣一支軍隊直接繞道,走幽州地界,直取渤海郡!”
“這是一支奇兵,突襲渤海郡,一舉攻擊袁紹的大本營,叫袁紹收尾不顧。”董昭說道。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快取看書,離線朗讀!
“那麼袁譚軍介時肯定會分兵來追擊,然後我們安排一支伏兵,埋伏袁譚軍的追兵,追兵被埋伏,袁譚軍必定
再分兵去救援,那麼他的營地便會空虛,介時再取袁譚軍大營,而後合兵直取渤海郡!”沮授說道。
“此計講究虛虛實實,奇兵出發之前必然要先迷惑袁譚軍,袁譚軍若不能察覺,奇兵直取渤海郡,也能逼得袁譚軍回援,介時我軍在後面緊追不捨,比叫袁譚軍退不能退,進不得進,再一戰得勝,此事易爾。”田豐說道。
三位內閣大佬講述完計策之後,眾將聽了皆是一陣歡喜,劉新說道:“此計甚好,那我軍部便可出現迷惑袁譚軍。”
“我軍部可為伏兵!”高順也發表意見。
“那奇兵只有我軍部來擔當了。”張頜也同意了,三個軍部,神機軍打陣地戰最好,陷陣軍重甲不易行軍,未有當伏兵,大戟軍輕裝前行,尚可充當奇兵。
戰略部署商議完畢,第二天劉新就對袁譚軍發動了攻擊,在與袁譚軍大營相距五百步的距離,劉新只會他軍部的大黃弩營對著袁譚軍大營一陣亂射。
大黃弩威力大,射程遠,一時間對袁譚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好在逢紀命令兵卒們把兩面盾牌疊加使用,這才能夠阻擋大黃弩的箭矢。
這一次劉新可是沒有叫陣就直接發動攻擊,小打了袁譚軍一個措手不及,辛好袁譚軍傷亡並不大,可這也使得顏良文丑二人極為憤怒。
對劉辨軍畏懼是有的,但憤怒更多,顏良、文丑二人向袁譚請命出現,卻被袁譚否決,此二人有所不快,卻並沒有造次。顏良文丑心裡也是明白,倘若現在袁紹一起,那麼袁譚必然會繼承袁紹的遺志,他們二人今後還得為袁氏一族效力,那麼眼下得罪袁譚也是很不明智的。
所以也正如當初逢紀預料的那般,袁譚可以壓得住顏良文丑,而逢紀把顏良文丑等人給要到袁譚軍中,也不是沒有讓袁譚拉攏這些人的意思。
袁譚就算要上位,那也是要有人支援的,軍部這些人可是最有力的支持者,畢竟誰有軍隊,誰說了算。
當然這些話都扯遠了,眼下還得看劉新攻擊袁譚軍,那袁譚軍是否應付得過來,這才是眼下重中之重的事情。
劉新這種屬於極致挑釁的行為卻並沒有引起袁譚的怒火,袁譚只覺得焦頭爛額,難以應對。老實說,被人壓在老家打的感覺不要太糟糕,就好比中路二塔還沒有掉,偏偏已經被對面虐泉水了。
心態都要爆炸了!
袁譚遂問計於逢紀,可逢紀哪有什麼好辦法,他只得建議加固營寨,多建造木牆,以此阻擋劉新的大黃弩。
憋屈,頭一次領軍的袁譚深刻的感覺到憋屈兩個字的含義,可他也無可奈何,只能夠苦苦受著。
劉新連續來攻擊三日,這三日裡面袁譚軍若是數百兵卒,其他並無損失。在知曉劉新只射箭,並不強攻之後,袁譚也放下心來。雙方兵卒似乎都有了默契,你來射箭,我就用厚木牆阻擋,射不到人。你就乖乖退回去。
如此,三日後,張頜帶領大戟軍向著渤海郡繞道出發了。
又兩日後,高順也領軍而走,提前去做埋伏。而劉新一如以往的繼續領兵射袁譚軍,被射的不勝其煩的袁譚終究是忍耐不住,他召來眾將議事問道:“近日敵軍可有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