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清末惡徒傳> 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一章 慈禧太后

官驛的速度自然不是民間可以相比的,楊旭的信件九天就到了浙江布政使衙門,胡聘之看信後總結自己的觀點編練成章本發往京城,像這種封疆大吏的奏本都是先傳至寧壽宮,由皇太后審閱御批之後才發至皇帝手裡。由於運河早已不通,奏本經過火輪船海運,三天就傳到了寧壽宮。

一般歷代的皇太后善居慈寧宮,慈寧宮後面是一座大佛堂,適合修身養性,但是慈禧不認為自己到了頤養的時候,便在被乾隆皇帝稱為城中之城的寧壽宮居住,寧壽宮仿皇宮三大殿的規制,前有皇極門、寧壽門、皇極殿、後面有寧壽宮仿坤寧宮的規制,以前可是儲君的居所,皇太后住在這裡,其意非常明白了。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皇太后還政,由光緒親政,到了現在已經光緒二十年了皇太后還是一言九鼎。

一大早內奏事處從乾清門領來一匣子奏本,這都是一等奏本,說明都是督撫大臣一類重臣的奏本,其他的三品到四品稱為二等奏本還有下面的幾等,稍後由內奏事處的大臣奉到皇帝那裡。

內奏事處的管事送到皇極門恭恭敬敬的交給正在等候的李蓮英,李蓮英把匣子交給身邊的小太監,翻看一下管事交上來奏本的目錄,都是誰上的奏本,其中不乏各地的八旗都統恭賀福壽的奏安摺子,裡面還有張之洞的請安折,奏事的只有浙江布政使胡聘之的奏事折。

皇太后不怎麼愛睡懶覺,西洋鍾五點左右就起了,早膳用些菜粥糕點,一般到了現在這時候該是聽誦奏事的時候,李蓮英依舊四平八穩的穿門過巷,來往的太監宮女們一個個的躬身請安,“大總管安!”“給大人請安!”“請大人安!”“……”一路上不絕於耳,李蓮英特別享受現在的時刻,尤其年前皇太后就透露過些時候給自己再提一提,李蓮英的澎湃的激情彷彿再被點燃。大清的開國皇帝明令,太監的品級不能過四品,而現在自己就是四品敬事房大總管,再升的話那肯定就是終大清一朝,前無古人的事情了。

很多的人認為自己太過勤快,像拿奏章這種活計,支使一個小太監就成了,但是李蓮英卻不那麼認為,眾所眾知,皇太后喜歡弄權,弄權就需要懂天下大事,奏本是唯一與外界交流的橋樑,這個正是搞到第一手資料的好時候,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事先內奏事處的管事會給自己通報,然後一路上可惜琢磨怎麼說,可以對老佛爺的胃口。為什麼能獨得恩寵,這就是關鍵。

到了寧壽宮門前李蓮英把奏摺的匣子從太監的手裡接過來抱在懷裡,輕手輕腳的進了內殿,皇太后正在暖榻上,聽宮女念話本,瞥見李蓮英進來,招手讓宮女別唸了,李蓮英一臉笑意的說道:“老佛爺的眼神就是好,奴才琢磨著躡手躡腳,神佛不知的進來,小妖還是瞞不住老神仙。”

慈禧“呵呵”的笑了兩聲,暖聲說道:“連英啊!這大清早的就逗趣,看來沒有什麼大事吧?”連英這名字都是慈禧給起的,李蓮英本名叫李進喜,因為服侍慈禧梳頭梳的好,手勁拿捏的恰到好處,還會說話,慈禧特意賜名——連英。外面的大臣有的對李蓮英看不過眼私下底叫他——小篦子,篦子就是梳頭的工具,李連英也特意寫成李蓮英以示侮辱之意,但是李蓮英卻是不在乎,反而因此在慈禧面前獲得忠厚之人的讚揚。而老佛爺這個稱號就是李蓮英先叫起來的,所以說李蓮英也不是凡人。

“老佛爺說笑,而今海內清晏,百姓也是安居樂業,何來大事之說,剛從內奏事處過來,內管事說浙江布政使胡大人上了奏事的摺子,怕是有道理要說,另外兩江的張總督來了一份請安的摺子,還有駐地的都統大人們奏請老佛爺您壽安呢!”

“上個月初,胡萃臣是不是上過摺子了?”

李蓮英把頭垂到老佛爺的三尺的地方,輕聲回道:“老佛爺好記性,所以奴才先報上胡大人的摺子。”

慈禧用小拇指按了一下額頭,“那就唸唸吧!”

“嗻!”李蓮英把匣子放在一旁的矮桌上,翻開後拿起最上面的一封深褐色奏本,翻開後,青亮的唸了出來。

“臣胡聘之 奏為本 問事浙江已過數月,天恩隨至,效力伏求,此懿旨皇恩哲恕兩省百姓,莫不感恩戴德,浙江偶有小誤,難成大害,故海河晏清,百姓思安。

然聖人曰居安思危,吾輩亦不能懈怠,草草數月邊疆屬地恒生紛亂,英吉利、法蘭西在戍邊之地,徒生汙齪,令我朝難安寧。然則小打小鬧,我朝以證佐證,事糾葛數年已是正常。

真大害之事在於東洋之國,平素隨以小國自居,然狼心漸起,臣佐事山西時遇一見識廣博之人,現已位鄉寧知縣,臣與之言談數日,至此仍有書信來往,此人對日本之事分析之深,令臣自嘆弗如,此乃國家之大防,臣不敢自專自言,亦奏事與聖。

浙江布政使司衙門 奏伏乞 聖鑑 光緒二十年正月 初三 日!”

奏事的具體說明是下面的章函,李蓮英遞給慈禧,慈禧接過章函細細的研讀了起來,無非就是在楊旭的信中有加了不少自己的感悟,粗略的概況中又補充了官派去過日本的學生更加詳盡的認知。基本上從經濟、政治到軍隊都詳盡的說了一遍。倒是到了最後只是慈禧的臉上跳了幾下眉頭,便擱置在一旁,李蓮英拿起紅筆,慈禧擺了擺手,緊著又看了張之洞的請安摺子,無非是自己老了,身體不比從前,然後復問皇太后的身體如何,飯食怎麼樣,不拉不拉的像是廢話一樣,慈禧狡邪的笑了一下,讓候著的太監替自己硃批,輕聲說道:“尚可,勞香濤念!”幾個駐防將軍的直接掃一下收入匣子。

慈禧揉揉手面,輕聲說道:“這山西可是臥虎藏龍啊,小小的鄉寧,也有知天下的能人,難道真如書上說的,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忽然想了一下,疑惑問道:“鄉寧,還想在哪裡聽過一耳朵?”

李蓮英趕緊躬身,笑著說道:“老佛爺是經大事的人,這等小事當然記不清,上次奴才順過一嘴,說我師傅張方回民間居住,所住之地就是鄉寧。”

李蓮英剛進宮的時候在廣儲司帶他的人就是張伯芳,當時的張伯芳已是五品的太監還是景仁宮掌案首領大太監,身邊缺人,看他年齡雖小,但是敦厚老實,手底下還有不錯的梳妝手藝,張伯芳雖然在宮裡經歷了各種心機手段,汙作的髒事,但是依舊本性忠厚,對待同樣的忠厚的李進喜很是喜歡,於是只要是輪值為皇太后梳妝的人不在,張伯芳就安排李進喜接手,本身手藝就不錯加上個性溫和,馴順又講禮貌,這一來二去的為皇太后所喜,不到二十六歲就和師傅一樣擔任儲秀宮掌案首領大太監與師傅平起平坐。

“算起來你師父年齡也不小了?哀家記得好像年齡比哀家還大呢,哀家一進宮的時候他就在!”

“老祖宗記性真好,奴才師傅好像是道光初年生人,今年七十三了,比奴才大了兩輪還不止!”

“身體可還不錯?七十三也是個坎?”

“勞主子掛念,去年上半年身體不好,不過這下半年好像得了新招的女婿醫治,身體可是康健的很。”

“這年紀能康健就是福,上次你說了一嘴哀家記起來了,像是弟弟早歿就剩下侄子侄女!”

“說起來,奴才師父也是操勞的命,這次來信說是侄子鄉試又落榜了。”李蓮英嘆了一口氣。

慈禧看了一眼,“這樣吧,來京城入國子監讀書,將來也好走仕途!”

李蓮英一聽趕緊跪下,感激涕零一般,替師傅道謝。

慈禧笑著讓他起來,“堂堂大總管像什麼樣子?這樣也算是幫著你師父把侄子侄女都安頓好了,也能安享晚年了,侄女嫁到什麼人家呀?”

李蓮英皺著眉,想了想說道:“好像就是鄉寧的一個縣令?”

慈禧笑罵道:“你這奴才,縣裡除了一個縣令還能有幾個,這樣說來這縣令年齡也不小了。”

“老奴不敢欺瞞,好像是個年齡二十三的年輕人。”

“哦,是嗎。這麼說來一個二十三的年輕人被胡萃臣如此吹捧,還被你師父招為女婿,此人不簡單啊,哀家有些好奇了,有時間真得見上一見,看看有沒有三頭六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