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是否會增加風險因素?”
“這又是幾個話題,而假如我們再從年齡差異進行深入分析的話……”
林尤這麼一說,現場直接炸開了!
這一張普通的片子,我們是看到了診斷,你他麼看出來了這麼多,你這腦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一下,可是沒人再敢對只是個主治的林尤小瞧了。
這個人,哦不。
這個,簡直就是個科研狂魔。
就只見林尤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堆之後,有好事者進行了統計,林尤從疾病的病因,共說出來了四十六個話題。
然後從疾病本的特點,說出了一百二十二個話題。
然後就治療來講,一共講出來了七十三個話題。
再然後,林尤繼續深入到分子層面之後,林尤雖然沒有說,但是他自己統計了,至少有三十條初級通路,再加上一百多條miRNA,二十幾個lnA,如此一疊加。
不難想象,光是一個骨關節炎的病因機制,就足足有數十萬種方向去了!
這麼多沒有人開發的方向,骨科的文章,真的寫起來,很困難麼?
骨科的面上和標書申請,會很困難麼?
只不過,林尤在說完這麼一大堆之後,
才放出來了第三張幻燈片。
“以上,其實都是沒用的。”
這話直接再次讓現場的氣氛很尷尬。
因為,林尤之前說的火,甚至都有人覺得自己可以從這個方面著手去寫面上和標書了。
林尤道:“首先,我們是醫生,醫生得講究效率和效益。”
“雖然被人誇為白衣天使,但我們經常要面臨的,的確是很現實的問題。”
“因為我們都知道,骨關節炎最大的病因是什麼?”
“年齡嗎?外傷嗎?”
“不是,是負重和過多的運動。”
“我們是人,只要是能夠活動的人,就不可能不運動。”
“那麼,即便我們之前所說的這些東西,都研究地透徹了,結果才能夠降低百分之一的發病率,耗費科研資金數十億。”
“意義何在?”
“所以,我們可能,不能從其病因著手,而是要從其他方面著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想了?”
“大家……”
這一刻。
陸成是真的聽呆了。
甚至,陸成想到了這麼幾句話。
林尤好。
林尤真是太了。
他簡直就是為學術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