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朱雀光放慢了影片的播放速度。
“我們可以注意到,我們的每一次進針之後,都會把線結藏到縫合點的下方,如此減少切緣處的間隙,有利於切緣的對合。”
“接下來,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進針和出針點的位置。”
“這是……”
再一份,與之前同樣美觀的切口再次縫合出來後,大家若有所悟的看著大螢幕,沉思了起來,靜靜地看著面板減張器輕輕一拉之後,那本就忽略不計的切緣,完整地對合到了一起。
如此的縫合效果,術後想不恢復好,都很難。
面板自身的癒合能力和潛力,就極強。
這是第二份病例。
然後朱雀光又是道:“這是我們在有了經驗之後的入路選擇,那麼。我們有沒有經歷過和以前一樣的入路選擇了?”
“顯然也是有的。”
“大家請看這份入路的選擇,這是比較常規的,並沒有特殊進行注意的入路。”
“我們用圓刀,直接破開到了皮下筋膜層,直達肌層,並且,這次的手術,我們對臀中肌,進行了切斷。”
“在縫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注意到,術者的手法。”
“他很清晰地記得入路在每一層所做的切斷,並且小心的把進行了切斷的肌層,進行了縫合,復原了它本該有的彈性模量。”
“然後,筋膜層也是如此,我們這次的筋膜層,並不好看,有多個不平的切緣。”
“術者也對相應的情況進行了處理縫合,把筋膜層進行了完美的對接,再次還原了肌肉的彈性模量……”
“脂肪層和皮下層,與之前是一樣的。”
朱雀光又是帶來了第四份病例。
“大家看過了我們進行了這種特殊縫合的手法後,大家可以看一看常規的縫合手法。”
“這份病例,我們做了與第二份病例一樣的入路選擇,小心地保護好每一層組織,儘量一刀把組織分開,”
“術後的縫合過程,我們選擇的是傳統的縫合法,不去注意肌層和筋膜層和脂肪層的彈性模量。”
“大家請看,這是我們縫合到了皮下層。”
“這是大家看到的,比較常規,也是不太注意的結果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依舊用同樣的辦法進行了皮下縫合,大家請看效果。”
“雖然對合基本平整,但是因為皮下組織的彈性模量欠佳,面板的對合緣,還是有凹凸不平,必須進行修整,我們採用了皮釘。”
“第五份病例,我們沒有采用特殊的入路選擇……”
五份病例都講完後,朱雀光終於來到了高光時刻。
“以下,是我們對上述的病例術後的傷口恢復效果,分別採用VSS評分和SBSES評分的結果。”
“第二份和第三份病例的VSS評分分別是0分和0分,第四份病例和第五份的VSS評分是2分和3分。同樣的,他們的SBSES評分分別是5分、5分、4分、3分。”
“而且我們團隊所做病例的兩組患者的VSS評分和SBSES評分之間的差異,是具有統計學差異的。”
朱雀光的聲音並不大,但卻,聽起來很想讓人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