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感染的手術,並沒有進行當前文獻上報道的一期清創與關節置換一起做,但是也挺好的,至少二期置換,效果上還有保障。
在這種大問題上,必須要搞清楚自己的底蘊。
沒必要一頭把自己衝撞得頭破血流,成為別人理論的犧牲品,但是陸成相信,關節感染的病例,肯定不止遇到一個,以後也肯定不止一個。
一期清創和置換的理念,等到把這些病例研究清楚後,還是可以做的。
但是,必然是要做好周全的手術準備的,比如說術前的抗生素使用,術前的關節穿刺確診等等。
這臺手術,確實是手術時機,不太成熟。
因為第一臺手術,就是感染手術,因此之後的手術,完全推掉,只能夠等。
陸成出了手術室,卻並沒有回家裡去,而是一頭扎進了科室,他需要好好地再去了解一下這個病例。
竟然連閔教授,都在這個病例上滑鐵盧了,就證明它真的很特殊。
若是能夠從中找到些什麼,查詢一些資料,肯定可以大大地幫助自己加強關節感染的診斷經驗。
……
病歷,沒什麼特別可以研究的。
術前的炎性指標的檢查,也沒有特殊的指向性。
不過,在陸成仔細閱讀術前的片子的時候,卻是在假體周圍,看到了骨吸收的現象,看到了假體的鬆動。
不過,假體的鬆動,也分成感染性鬆動、外傷性和無菌性鬆動幾種。
感染性鬆動,就是這個病人的遭遇了,外傷性的,就是外界暴力引起的,無菌性鬆動的話?
陸成把這幾個字好好地擰了出來。
一般來講,無菌性鬆動大多因為關節的力線不對,導致應力遮擋之後,部分骨質因為失用產生了骨吸收而形成。
這個病人之前的手術記錄裡面,沒有任何的詳細記錄,倒也是無法推敲了。
陸成仔細地再看了看術前的檢查。
也是苦笑起來。
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血沉ESR、PCT等,全都是正常的,而且病人術後也沒有傷口癒合變慢或是滲液等,這真的很難考慮到感染這一塊去。
不過,陸成剛剛重新整理之後,術中做的塗片結果出來了。
有膿球,而且白細胞是3+。
診斷膝關節置換術後感染,是確定無疑了。
現在就只能經驗性地使用頭孢類的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
按照以往所有的膝關節置換的經驗來講,一般的術後感染的細菌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是其他細菌,或是真菌都有可能。
……
看到這裡,陸成也只能放下這個病例。
然後感慨起來,果然,臨床上的問題,千變萬化,沒到最後的結果出來之前,你可能永遠想不到真相會是怎樣。
學海無涯,在醫學路上,真是描述得太過貼切了。
看了看時間,雖然是下午一點,陸成又下了手術室的排班室那裡,詢問手術室的護士長,得到至少一兩個小時,都還不可能有手術間空出來後,再去了休息室躺一會兒。
躺下就著。
這是外科醫生必備的技能,陸成暫時還只能怪做到十分鐘之內睡著。
聽說科裡的一個總住院,能夠做到十秒鐘立馬入睡。
聽著可能覺得他本事大,但也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不抽空睡,那就等著猝死吧。
逼著逼著,就成了習慣,成自然了。
“值班醫生。”
“值班醫生。”
迷迷糊糊間,陸成似乎聽到外面有聲音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