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後日正是大朝,便讓百官聽聽,你與楊延定孰勝孰負,朕也好做決斷。”
高徵稅的事情已經傳遍宇內,不管士農工商,還是販夫走卒,都在討論這件事情。
每當議論的時候,主導這件事的楊延定也會被捎帶上幾句。
有說他深謀遠慮殫精竭慮的,也有罵奸相與民爭利的,不一而足。
幽州城外練新軍的楊業,聽到這些議論總覺得心緒不寧,便趁著休沐趕回城中,他要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楊延定接到與竇國光殿上辯論的聖旨,正在準備辯論提綱,得知楊業回來,急忙上前見禮。
“二郎,”楊業開門見山:“這高徵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回父帥,”楊延定說到:“是孩兒新近制定的一項國策,用以平均社稷財富。”
楊業又問到:“皇上對此國策怎麼看?”
楊延定回到:“皇上有少數疑慮,倒有大半是信任的,不然也不會下旨宣傳司宣導全國了。”
“二郎,”楊業仍是疑慮:“你為相時日尚短,朝中並無根基,行事須以謹慎為要,為何上任就行此大刀闊斧之舉?”
楊延定說到:“父帥時常教導孩兒,但凡利於社稷,利於百姓,雖千萬人吾往矣,怎地現時又教孩兒謹慎?”
楊業是矛盾的,雖然屢立戰功,皇上也對楊家無比信任,但一個降將的身份,讓他揹負了半輩子壓力。
現在楊家的權勢炙手可熱,楊業更加低調謹慎,嚴厲約束幾個兒子。
現在楊延定突然來這麼一手,著實出乎他的意料:“即便造福社稷,造福百姓,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今宇內竟傳高徵稅,弄得國內人心惶惶,倘有變故,你承擔得起嗎?”
楊延定忠君愛國,卻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
而且他現在打定主意要實現這個抱負,皇上的猶疑讓他內心不安,現在父親又趕回來質疑,他更是心中憤懣。
“父帥,”楊延定說到:“那些街頭巷尾的議論,孩兒早聽說了。”
“絕大部分的百姓,都是贊同高徵稅的。”
“只有少數利慾薰心者反對孩兒,如此孩兒以為,高徵稅是利於社稷的。”
“為何不能做到全部人贊同呢?”
“父帥,世間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楊業沉吟半晌:“當日你經略遼東,三郎經略朝明,四郎經略江南,五郎伴在皇上左右,六郎隨我在軍中,七郎入翰林院,倒也省了很多紛爭。”
“如今你卻偏偏為相,楊家從此要多事了。”
“父帥,”楊延定說到:“孩兒早已做好準備,倘高徵稅能功成,孩兒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看著他堅定的模樣,楊業長出一口氣:“此事須得等皇上聖裁。”
“倘皇上有旨意推行,你便竭盡心力去做。”
“倘此事弊端過大,皇上不同意,你便還是回遼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