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定久在江南經略,而江南又最重商業。
雖是資本主義萌芽不久,但他卻已看到若干年後的弊端,想要設法解決。
但這簡直就是在要趙德昭的命:“楊大人,如今社稷承平,家國富強,倘突然變革課以重稅,令社稷動盪,你可是要負責的。”
楊延定淡淡到:“為了社稷長治久安,小小的動盪算得了什麼?”
“小小的動盪?”趙德昭冷冷到:“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況社稷本平穩,你又何必折騰。”
“臣記得皇上曾有聖訓,”楊延定說到:“倘能造福子孫後代,咱們這一代人辛苦一些又算得了什麼。”
“如果能讓社稷千秋萬代,後世子孫平安幸福,咱們動盪一下又有什麼。”
楊延定不是科舉出身,不論說話辦事還是,沒有那種儒生的酸腐氣。
久居江南,思維和思想也更開闊一些。
柴宗訓很喜歡這樣的思想,但他對增加重稅還有疑慮,因為幾千年來的問題,難道一個加稅就能解決?
“二郎,關於徵稅方面,如何徵,又如何使用,你有沒有具體的措施?”
“回皇上,”楊延定說到:“此事在臣心中盤桓已有數年。”
“首先,徵稅須專門成立一個衙門,由內閣專門引導。”
“其次,須得麻煩慕容郡公制定新的稅法,由此稅法,培養一批新的稅吏。”
“然後再製定徵稅檔次,起徵點介乎於中低收入之間。”
“收入低者不納稅,中者少納稅,高者多納稅,如此方能平均財富。”
“至於那些收入遠高於普通人者,至少要納盈利四成之稅收。”
“這等高稅收一部分首先用來擴充醫保司,在每縣成立社稷醫院,舉凡大周子民,可憑戶籍冊於醫院免費治病。”
“像江南,嶺南,等等人口集中之州縣,除有縣醫院外,還須有鎮醫院,或鄉村醫院,確保免費治病全覆蓋。”
“餘下部分可置於義務教育司,學生自入學之日起,不論學習或者食宿均可免費,直到享受完教育。”
“如此學生父母可放心創造機會,多讀書也是普通人最大的出路。”
“倘還有結餘,可置於造橋,修路等基礎建設,一來可提供更多役工崗位,二來更方便百姓。”
“高稅收入,應專款專用,任何情況下,其他各衙門不得挪用。”
楊延定一口氣將他的計劃說完,慕容德豐撫掌到:“好,好,精彩,精彩。”
“皇上,此乃利於千秋基業之舉,臣請即刻施行。”
柴宗訓也頗為佩服,畢竟一個封建時期的官員,居然能想到這麼長遠的事。
“二郎,”柴宗訓說到:“能說說你是怎麼想到這些的嗎?”
“回皇上,”楊延定說到:“臣於江南之時,時刻牢記聖訓,要做老百姓喜歡的實事,為老百姓創造價值,百姓才會擁護,社稷才會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