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落下來無事,不更顯得劉大帥勇猛嗎?”
劉光義直搖頭:“不行不行,不如試試能否翻越松嶺潛入,碰碰運氣。”
倆人在一旁說笑,柴宗訓卻一直低頭沉思。
“皇上。”劉光義喚到:“臣這便去了。”
“誒,等等。”柴宗訓忽地抬頭:“其實要飛起來,也沒那麼難。”
柴宗訓常有奇思妙想,二人並不奇怪,只是說到:“請皇上示下。”
“卿等知道孔明燈麼?”
“回皇上,”董遵誨說到:“臣年輕時遊歷四方,在閩越時知道有個莘七娘,以竹篾扎作球狀,表面糊以紙張,下以松脂生火,可令球飛起,用於兩軍之間通訊。莘七娘假託此物為諸葛孔明所造,便名孔明燈。只是此物頗為縹緲,似無法承人。”
柴宗訓淡淡到:“倘將其放大百倍呢?”
“皇上是說?”董遵誨仍有疑問。
“卿等且看,”柴宗訓提筆畫起了草圖:“以羊皮拼接一個三四丈見圓的球形,開一大數小几個口,大口下設吊籃,吊籃置爐火,爐火燃燒後,此球必能飛起來,承載兩三個人應該沒問題,小口用以放氣,控制球形降落。”
雖然不太明白其中原理,劉光義仍說到:“皇上,臣即刻命工匠試造。倘能飛起,必是王師又一大利器。”
造船的技術用來造熱氣球,那是再簡單不過,且遼東之地不缺羊皮,不出數日,幾個熱氣球便一同造好。
軍中將士看稀奇,把個熱氣球試驗現場圍個水洩不通。
為策安全,劉光義先在吊籃中綁了兩隻羊和一條狗。狗和羊不會開啟小孔,更不會熄火,於是他在吊籃下連線長繩,倘熱氣球真的升到一定高度,便將其拉下來。
皮球被升起在特定的長杆上開啟,吊籃中的爐火燃燒起來。
皮球逐漸鼓起來,無須長杆固定。
工匠剛解了長杆上的繩子,熱氣球便晃晃悠悠一頓一頓的要升空。
“哇。”將士興奮不已,圍著熱氣球轉圈。
熱氣球緩緩升了起來,一丈,兩丈,三丈。氣球邊升空,邊慢慢往南飄去。
升到一定高度後,熱氣球越來越快,劉光義準備好的繩子即將放完。
“五十丈啦,五十丈啦。”劉光義興奮的大叫。
熱氣球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劉光義連忙大喝:“拉住繩子。”
一群兵士衝上去將繩子拉住,可以看到吊籃晃了幾下,但根本無法阻止熱氣球上升的勢頭。
兵士用力一扯,繩子竟從半中腰斷了,熱氣球再也不受控制,一路升空,一路往南飄去。
劉光義帶著兵士追了十里路,終於熱氣球變成一個黑點,慢慢消失不見。
雖然損失了一個熱氣球,但也確定它能飛,而且載七八個人沒問題。
第二次載人試驗,若非董遵誨苦勸和柴宗訓嚴旨,劉光義竟興奮的要自己上,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三個工匠和三個兵士坐在吊籃中慢慢飛上了天。
現在是冬天,熱氣球升空之後便往南飄,兵士和工匠在吊籃上想了無數辦法,卻依然不能阻止。
懸停高度;減小火勢,放氣下降;這些果然和皇上所說,一點問題也沒有。倘若能解決轉向的問題,只要燃料足夠,可以乘著熱氣球滿山搜尋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
熱氣球最終落下的時候,已飄到了海上,除了寒冷之外,六名乘員更多的是興奮。
自從公輸班的飛鳥失傳之後,前人想了許多辦法,一直未能讓人飛起來,沒想到皇上卻輕鬆畫圖解決。你要說他不是神,誰信呢。
載人飛行沒事之後,猴急的劉光義終於能親自登上熱氣球了:“給本帥多裝些炮彈,引信加長一些,本帥要炸死那些遼人。”
兵士上前勸到:“大帥,熱氣球是否能飛到錦州還很難說,還是多加些防身保命的東西吧。”
“今日在刮東北風,只要在遼澤最北端起飛,大風一吹,必然能到西南方的錦州。”
果然如劉光義所說,熱氣球升空後,直接往西南方飄去。
到達錦州上空時,劉光義將熱氣球懸停於六七十丈高度,城內遼人看著這個飛起的球,紛紛指指點點,卻又莫名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