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宋> 一三二 設法回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三二 設法回絕 (1 / 2)

馮延巳在心裡計劃了一番,急忙去找李煜。

“國主,臣已探得中原虛實,特來向國主稟奏。”

李煜本不甘心就此修復大庾道,連忙問到:“如何?”

馮延巳說到:“重建大庾道,乃中原五年收唐的計劃之一。”

“啊?”李煜嚇得站了起來:“五年收唐?”

馮延巳回到:“是的,五年收唐方略乃嶺南郡公慕容德豐提出,是中原皇帝整個再造漢唐方略的一部分。先前收幽雲,便是以太行和燕山為屏障阻擋遼人,接下來中原可以在南方肆意收歸各國而不受遼人侵擾。”

“中原早有徵伐我大唐之意,這個想必國主是知道的。而修復大庾道,便是以徵收賦稅為餌,屆時於來往商隊中夾雜大量諜者,刺探我大唐國情軍情。同時吸引我大唐子民不事生產,全都從事貿易。一旦遇上災年,中原便會封鎖長江,關閉大庾道,坐視我大唐因缺糧內亂,屆時便可兵不血刃攻破江寧,此計不可謂不歹毒,國主不可不防啊。”

按戰略上來說,這也並非全是臆測,便連史書上都有記載。

春秋時期,齊魯兩國接壤。彼時的齊國公子小白即位不久,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牙,勵精圖治,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

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齊國開始展現出春秋霸主的苗頭。

但是齊國在稱霸的道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鄰國魯國就是第一個難打倒的對手。

當時魯國發展較快,實力不容小覷,齊桓公擔心來自鄰國的威脅以及為成霸業不得不未雨綢繆,就向身邊的管仲問計。

其時齊國和魯國各自都生產絲綢,齊國生產的叫做齊紈,魯國生產出來的則叫做魯縞,這兩種絲綢在當時都是聞名遐邇的商品,各國貴族們也都喜歡穿。

為削弱魯國實力,管仲給出的辦法非常簡單:他下令齊國上下把以前用齊紈為面料製作的衣服都收起來,不再穿著,只穿用魯國布料製作的衣服。

如此一道怪異的政令,讓不明所以的魯國看到了巨大商機,魯國商賈們開始大量收購魯縞,魯國百姓也有很多人放棄種糧,積極加入紡織行業中。

結果次年天災,魯國糧食產量銳減。管仲再出奇招,命令齊國百姓不得再向魯國購買布料製作衣服,然後又大幅度抬高糧價。

魯國一下便慌了,先前許多人囤積的魯縞布料開始滯銷,而國內糧食又陷入短缺的困境,只得拿出大量錢款向齊國高價購糧。

經過如此一番折騰,魯國經濟近乎崩潰,從此再也不是齊國的對手。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齊紈魯縞”典故。

齊相管仲要求全國官員、百姓的衣服由穿齊國的紈布改為穿魯國的縞布,導致縞布漲價;同時禁止齊國百姓織縞布,卻對魯國開放,表面上魯國大掙齊國的縞布錢,魯國上下因此形成了全民織縞而放棄農業生產的跟風行動。

一年後,齊國拒絕再用魯國的縞布,而這時魯國陷入糧食短缺,民以食為天,為了生計魯國不得不高價向齊國購糧,由此經濟被拖垮,導致國力衰退,最終被迫簽訂了屈從齊國的條約。

作為一國之主,且是千古詞帝,李煜自然也是熟讀史書之人。而這齊紈魯縞,運用在此處,便是以大庾道賦稅為餌,吸引南唐子民經商不事田間生產,倘若遇上天災,那後果……

李煜吸了一口涼氣,贊到:“太師又為寡人立一大功,若非你點破,寡人便上了中原的大當。”

頓了一下,李煜又說到:“可目下寡人身陷中原,如何才能逃得虎口?況修建大庾道乃中原國策,若不答應,他興兵來犯,奈何?”

馮延巳早有應對之策:“國主,王爺一向主戰,既如此,國主可下一道詔書,命王爺陳兵江北,隨時防備中原來犯。且遂王爺當年雖是被迫逃回江寧,但仍留下不少諜者在汴梁,若有他們襄助,定能營救國主出中原。”

李煜想了想:“為今之計,也只好如此了。”

議定之後,李煜下了兩封詔書,一給李景達,命他加強防務,一給李景遂,讓他設法調動汴梁諜者,掩護李煜出城。

柴宗訓等了幾日,不見迴音,便再次召見李煜。

傳旨的太監萬華到了驛館門外,李煜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奈何,奈何,若皇上今日便要個回應,寡人該如何作答?”

“國主,目下只能設法拖一拖。”馮延巳也有些慌,要是李煜扛不住,答應修復大庾道,那他就白謀劃了。

李煜說到:“可已然拖了數日,皇上一定逼問呢?”

馮延巳跟著在屋裡走來走去,把腦筋轉到了最快,終於想出一個辦法:“國主,趕緊躺到床上。”

李煜苦笑到:“傳旨的公公就在門外呢,寡人怎能躺在床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