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義正煩躁岳父符彥卿不僅不幫他,反而還被說教了一番。
忽地一個渾身是血的人衝了進來:“二帥,大事不好,小皇帝原來早有準備,我等大軍被他一網打盡了。”
從眨巴的眼睛和聲音,趙匡義聽出來是高懷亮。
還未待趙匡義開口,呼延贊忽地衝出來一刀將高懷亮的頭給砍了下來。
鮮血噴了趙匡義滿臉,驚得他大叫後退。
雖被尊稱二帥,但趙匡義一直在趙匡胤的羽翼下,連幕僚都算不上,更遑論上戰場。
呼延贊上前一步扶住趙匡義:“二帥莫慌,速速拿著高懷亮人頭去請功。”
“向誰請功?”趙匡義下意識問到。
呼延贊說到:“二帥手刃叛賊,自然是向皇上請功。”
身為反賊盟主,趙匡義哪裡敢去見皇上。
呼延贊繼續說到:“不瞞二帥,末將途中曾遇上趙大人,他交給末將一錦囊,言明若二帥處於劣勢時即刻拆開。”
“趙大人料到二帥此行異常兇險,所以命末將時刻留意,凡有叛軍將領覲見二帥,皆可斫其頭顱交由二帥領功。”
“雖所有人都知道攻打皇城是二帥下令,但只要被俘諸將不吐口,皇上並沒有實質證據將二帥定罪。”
“諸將若想活命,或者保全家人,必不會供出二帥。否則二帥若有失,誰來為這群人活動營救?”
“況且目下太尉領兵在外,皇上必不敢輕舉妄動。”
趙普啊趙普,你連這個都能分析到,當日為何不為我謀一策?
我想做皇帝,你還不是一樣想做宰相?
此時汴梁定然全城戒嚴,逃是逃不掉的。
手下並無一親兵都敢攻打皇城,趙匡義的賭徒心態又來了,他提起高懷亮的頭顱:“呼延統領,我這就去見小皇帝。”
“若有閃失,請你給家兄報個信。小皇帝雖年幼,然其心智不輸我等,凡事請大哥謀定而後動。”
看著被俘的石守信,張令鐸,趙彥徽一干人等,柴宗訓心中大呼痛快。
若將這些人盡行剷除,以後再也不用再擔心趙匡胤兵變。
感謝趙匡義老鐵送上的人頭。
柴宗訓記得前世看史書時曾有人在逼乎上提問,七歲即位的柴宗訓,如何扭轉乾坤?
大部分回答都是,在五代十國這個時代,用軍師罵王朗的詞來形容毫不為過,所以柴宗訓扭轉乾坤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
所謂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而且這是一批有奶便是娘,時時刻刻想著叛亂的朽木和禽獸。
如果沒有趙匡義這麼送人頭,要想分化瓦解趙匡胤的勢力和影響,至少還需要數年。
且這數年間,一個不小心就會天下大亂,屆時趙匡胤、北漢、南唐、南漢、孟蜀、遼,党項以及一些割據勢力,可夠柴宗訓喝一壺的。
他一下想起三國時的曹髦,同樣的不自量力。
現在三國演義還未成書,想來趙匡義也不會去讀三國志。
當然,趙匡義不如曹髦遠甚。
曹髦在政治屈辱和死亡威脅下沒有軟弱和退讓,而趙匡義,不過為了一己私慾罔顧人命,實在罪大惡極。
韓通適時的問到:“皇上,這群反賊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