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這幾天有點忙。
禁軍裡的節度使,多半是遙領,除了這些,他還聯絡了汴梁附近的節度。
終於差不多,向柴宗訓彙報之後剛回家,便被趙普逮著了。
“太尉,”趙普問到:“小皇帝為何突然要在京郊射獵設宴?”
趙匡胤一直對趙普信任有加,便將削節鎮的事情和盤托出。
趙普猶如被一盆涼水從頭淋到腳:“太尉,如此說來,你是徹底放棄了?”
趙匡胤說到:“皇帝沖齡之年便如此聖明,大有一代明君之勢,若他為桓公,我願為管夷吾。”
“太尉謬矣,”趙普喝到:“太尉試想,小皇帝不過徵了個小小的朗州,有了些威望便要削節鎮,若他威權日盛,太尉尚有活路麼?”
趙匡胤思慮一會,開口到:“正是因為保命,我才願放棄與皇上為敵。何況自瀛洲之後,皇上一直對我信任有加,若我還要反叛於他,豈非遭天下人恥笑。”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聖明如唐宗都曾弒兄殺弟,更何況殺一個稚子?”趙普心急如焚:“此次削節鎮,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想那些節鎮平常慣於耀武揚威驕奢淫逸,若小皇帝削其財權,必將致萌生反心。”
“只要太尉振臂高呼,我敢保證,所有節鎮都會爭先恐後殺了小皇帝。”
“屆時太尉位及至尊,易如反掌。”
趙匡胤之所以有些優柔寡斷,就是因為他太會審時度勢:“不可能的,倘是去年自瀛洲回來,皇上有削節鎮之心,尚有機會。”
“然此時韓通、慕容延釗皆對皇上死心塌地,我孤掌難鳴,成不了事。”
“韓通輩何足為懼?”趙普喝到:“若太尉起事,普有把握三年內助太尉蕩平天下。”
趙匡胤搖頭到:“趙書記,我不欲天下百姓因我而陷於戰亂,起事之事,不提也罷。”
“如此更善,太尉心繫百姓,皇帝當不會疑心於你。太尉,須知一將功成萬骨枯,死幾個平頭百姓有何惜哉。”
趙普幾乎是苦口婆心。
“趙書記,”趙匡胤說到:“我已上表舉薦你為宋州牧,皇上已准奏,京郊射獵後便可上任。”
“普不要什麼宋州牧。”趙普大喝。他要的是裂土封王,或開府治事的宰相。
此時高粱河車神趙匡義進來:“什麼宋州牧?”
“廷宜(趙匡義字),你來得正好,”趙普迎上去到:“太尉竟然甘心為皇帝走狗,自願削去節鎮財權和牧民之權。”
“大哥,你瘋了嗎?”趙匡義打斷趙匡胤:“沒有財權,你拿什麼做皇帝?”
趙匡胤說到:“皇帝之事,今後休要再提。”
“大哥,我等替你謀劃多時,你說放棄就放棄?”
“我從未要爾等謀劃。”
“大哥,你不能這樣。”
“不需要爾等教我做事。”
話趕話的讓趙匡胤十分惱怒,扔下這句話之後便拂袖離開。
趙匡義愣了一會,轉頭問趙普:“為何會這樣?”
趙普長出一口氣:“鬼迷心竅。”
只能說他們的確不太瞭解趙匡胤,因為他們是沒有底線的陰謀家,但趙匡胤,至少還是有仁慈之心的。
“咱們就此放棄?”趙匡義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