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衙役舉著一塊木板,上面寫著此次府試的試題。題型和縣試相同,先是十道經學釋義,再加一篇時文。
十道經學釋義,韓非根本不在意,題目抄寫好了就放置一邊,等待知府公佈時文的題目。當他看到衙役木板上的題目,不禁微微一笑。
“禹惡旨酒”,妥了!
該考題出《孟子離婁下》。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洩,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韓非一邊磨墨,一邊搜尋腦中超級系統的範文,當即選擇了一篇另一時空解元的作品。打定主意,他立即鋪開答題卷,提筆寫道:
“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
夫聖人身任斯道之寄,則其心自有不能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孟子舉之曰,道必有所託,而後行於世,聖人同其道也;然而天無二道,聖無二心,其憂勤惕厲一也。堯舜尙也,自堯舜而下得統者,有禹湯焉,有文武周公焉。
禹則致嚴於危微之辯,而閒之也切,旨酒則惡之,善言則好之,蓋遏禍於將然,而廣忠益以自輔也。湯則加謹於化理之原,而圖之也,至中道則務執之,賢才則廣之,蓋建皇極以經世,而集眾思以熙績也。
文之繼湯也,則以德業未易全,而其心常操夫不足,民安矣猶若阽於危也,道盛猶若阻於岸也,蓋必欲達於神化之域斯已矣;武之繼文也,則以治忽為可畏,而其心常厚於自防,故慮深隱微而邇弗敢洩也,明燭無疆而遠弗敢忘也,蓋必欲密其周詳之念斯已矣。
迨周公承其後,思欲兼三王以時措舉四事以立法。
故事有於時勢之殊,必精思以求其通,雖夜而不皇於寐。理有值夫變通之利,必果行以奏其效,待旦而不安於寢。
夫思之則其神合,行之勇則其化流,禹湯文武之傳,又在周公矣。即是而知,數聖人所生之時雖不同,而心則一也。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與。”
韓非用自己最拿手的館閣體,一揮而就,寫完再通讀一遍,確認無誤後放置一邊,隨後拿起經學釋義卷。十道經學釋義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有超級系統在,他的答卷可以說是最標準的答案。
韓非不緊不慢的寫好十道釋義題,擱下筆,檢視了一遍,準備像縣試一樣,等有人先交卷了才送上去。忽然,他愣住了,放在書案上的時文卷竟然不見,慌忙抬頭,才發現一位同考官正拿著他的試卷,站在他側後閱讀。他連忙起身躬身一禮。
同考官把韓非的釋義卷也拿了起來,頷首道:“你就是韓非韓青山?好好好,才學果然不同凡響!”
韓非見同考官主動收走了考卷,只好收拾考籃,向正朝這邊含笑打量的知府餘世英躬身一禮,走到考場入口等待出去。
府試結束後,韓非全副身心投入到商會的管理,特別與薛家打造新式釀酒工坊。他所謂的釀酒秘方,其實就是蒸餾和勾兌技術,在後世很普遍,但在這時代的釀酒行業,絕對是一場技術革命,就好比成品藥對藥材行業的衝擊。
三天來,韓非一直早出晚歸,連府試放榜的日子都忘記了。
“少爺,高中了!少爺,府試案首呀!”韓府管家林福的兒子林全,一邊高喊著,一邊衝進商會。
 本章完